首页 > 财经 >

30年前将“中国制造”带去澳大利亚,30年后把“澳洲尖货”引进中国

2018-11-11 04:30:29 网络整理 阅读:162 评论:0

“我今年64岁,前32年在中国,后32年在澳大利亚。从将‘中国制造’出口澳大利亚,到把‘澳洲尖货’引进中国,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昨天下午,澳大利亚澳佳集团董事长俞维佳与天津民园报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签约,这是他在本次进口博览会上签的第六个大单。

30年前将“中国制造”带去澳大利亚,30年后把“澳洲尖货”引进中国

图说:澳大利亚澳佳集团昨天与天津企业签约。刘晨 摄

40余款葡萄酒、国家公园矿泉水、绿色岛州蜂蜜,这位华侨精挑细选了近百种澳大利亚优质产品参会,6天内已与来自上海、山东、云南多地企业签订合作意向。“酒香也怕巷子深,进口博览会给了我们了解市场、集中展示的..。”

对俞维佳而言,进口博览会也是一种身份转变。此前30年,他更多是将“家乡味道”引入澳大利亚。

“上世纪90年代,悉尼街头的中国面孔越来越多,他们的吃穿用度是个大市场。”俞维佳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师范院校毕业却不想当老师,改革开放给了他选择的机会,在同龄人中较早下海经商,1986年移民澳大利亚,赶上了国内的留学热潮。当时,澳大利亚的中国产品以来自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为主,他探索引入更具中国特色的“北方货”,从老北京“信远斋”酸梅汤、天津“北冰洋”汽水,到山西大枣、河北芝麻酱,至今已引进了570余种食品和调味品。

进入新世纪,中国国际化进程提速,俞维佳开始关注将“洋货”带回中国。2005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与澳大利亚卡拉布里亚家族酒业相识,,这个有着70年酿酒经验的家族此前一直专注欧美市场,几乎没有涉足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能级也不了解”。2006年,该品牌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后,销量连年增长,货柜从最初的十多个达到现在的两百多个。

“中国市场很大,而且不断对外开放,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提供更好的产品。”俞维佳既是出口商,也是进口商,对中国的开放深有感触。“国门越开越大,国家越来越自信,今年就4次主动大幅降低关税。”

还有贸易的便利化。“以前每到夏天都很紧张,通关要好几个星期,40℃的高温下葡萄酒晒成了醋,而现在只用几天。”今年9月,他在上海发布一款葡萄酒新品,没想到在澳大利亚机场耽搁了三天,幸好中国海关当天通关,最终赶上了发布会。

“上大学、下海经商、出国移民、从事进出口,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在本次进口博览会上,俞维佳带来一款贴有“爱我中华”酒标的产品,“永远热爱故乡,希望为中国消费者献上更多优质产品,无论是海外华人,还是家乡朋友。”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范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