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从尼采的“超人”到弗洛伊德的“超我”

2018-09-03 10:51:35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梁漱溟先生说:“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这句倒是有点像弗洛伊德对于“自我与本我”的精神分析。本我人尽皆同,自我却只属自己,没有主见即没有自我,连自我都不能容,又怎会容得下他人。

从尼采的“超人”到弗洛伊德的“超我”

人之文明与进步,是建立在智商与情商的增长,而非身体由四肢爬行与站立之间的变化。“本我”便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所有人心理中都存在的潜在本我人格,是人类天生的生物性冲动和欲望。

“本我”是按“唯乐原则”,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自己的满足和快感。但是这种自私的人格心理是被“自我”压制的,只有在心理处在极端情况下这种潜意识才能暴漏出来。“本我”是人类皆同的原始性格,而“自我”的形成是后天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学习、思考逐渐形成的,其成长的环境便是形成“自我”的土壤。

我们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以每个人的“自我”中都有多样的群体心理,如种族心理,阶级心理,家族心理,..心理等。为了寻求被所在的群体认同,使自己超出这些群体大众认知的束缚,便在自我中产生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建立起一种“自我理想”。(弗洛伊德早期将自我理想视之为“超我”,这是超越自我之后的阶段,而在晚年之时的论文中将自我理想视作“超我”的一部分。)

从尼采的“超人”到弗洛伊德的“超我”

自我理想是为自己设定最高的行为与价值标准,即自我的最高阶段或超越大众化的自我,这也是一个人独特的价值观,并且我们会以此价值观而进行思考和判断我们的所见、所闻、所经历一切的是非和善恶。当自我中现实与自我理想相符时,,就会出现喜悦的心理;当现实与自我理想相异时,或确切地说是自我理想的破灭时,便由心产生出罪恶感或自卑感这种痛苦的心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