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一个村子的蜕变之路

2019-11-17 15:59:23 暂无 阅读:797 评论:0

一个村子的蜕变之路

深入凤山镇群众家中

宽阔的水泥路旁,村民欢歌笑语,广袤的田地之间,农民辛勤犁地,11月12日,记者来到福泉市凤山镇金凤村川心堡组,百姓幸福洋溢,村庄美丽宁静,这条蜕变之路,终于走得越来越宽阔。

曾经的金凤村川心堡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吃包谷饭、走泥泞路,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也是村民长期的“心病”。

解放初期,群众生活困难,住房大部分是土木结构房屋、甚至草房,天下大雨,屋下小雨,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都是村民的生活常态,条件十分艰难。1980年后,在村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条件逐渐改善,草房、土木房屋逐渐变成砖房,对吃的也开始有选择的余地,生活慢慢变好。1981年,百姓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土地分产到户后,村寨分为坳颈队、川心堡队、庙边队3个小队。1990年后,砖混平房开始盛行,到2000年,村子里楼房、小洋房拔地而起、处处可见。2003年合并成川心堡组。即使情况趋向好转,金凤村依然处于贫困村之列。

自从被列为福泉市贫困村以来,金凤村的村两委下定决心、脚踏实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方式开展帮扶,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从生活、发展方面改变全村环境。“以前这里是根本下不去脚的。”指着脚下的水泥地,金凤村副主任黄晓华对记者说,以前大家对环境卫生不注重,垃圾到处堆,卫生比较差。如今,村民的环保及发展意识提高,村容村貌好很多。

“金凤村的发展变化,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金凤村村支书张枭说。

2004年以前,川心堡组没通水泥路,交通主干道仅有一条约2米宽的泥土毛坯路,2005年,得到政府补助水泥的支持,群众第一次自发组织投工投劳修建宽3米的水泥道路,2011年,通过“一事一议”的项目支持,群众第二次自发组织投工投劳修建宽3.5米的水泥道路,至2017年,通过“组组通”项目,扩建成如今的4.5米宽,产业发展随之快速推进,民生事业大幅度提升。

此外,通过实施金凤村进组公路建设、金凤村川心堡组安装路灯33盏,修建村民活动广场、停车场、文化长廊、乡愁馆,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逐渐变好,村民出行休闲更加方便,群众业余生活不断丰富。同时,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金凤村致力于经果林、蔬菜等产业多元发展,群众以资金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发展坝区规模种植,按照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以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该组已流转田土约350余亩发展种植,实现坝区产业提质增效。

如今的金凤村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彻底撕掉了“特困村”的标签。百姓生活富足,幸福感及归属感强,村民通过双手勤奋劳作,整个村子大变样。

据了解,下一步金凤村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开设系列群众性主题讲座、举办一批创新性文化活动、打造一套长效性工作体系、评选一批典型性先进家庭,打通金凤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最后一公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