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小舍-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百态 >

美国天眼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大?

2022-01-21 18:50:32老黄小舍

说到射电望远镜,最为大众熟知的应该是位于我国贵州省的500米口径的“天眼”望远镜了。不过,一些关注“天眼”望远镜的人还会知道另一个常用来与其做比较的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天眼”望远镜与阿雷西博望远镜同属于固定式望远镜,两者外观上相近。但从口径来看,前者“天眼”是新晋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后者阿雷西博则是前任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也是他们常常被放在一起作对比的原因。

与“天眼”射电望远镜(右;图片来源:China Daily)

那么,阿雷西博这个前世界最大望远镜,究竟有多大呢?

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当你用各种搜索引擎查找一番资料之后,却会发现,有人说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口径是305米,有说350米,还有说366米。究竟哪种说法正确,一时让人难以判断。

先放一个正确的说法: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305米,利用天然喀斯特洼地建造。这一说法源于阿雷西博天文台官方网站提供的,2020年8月4日更新的最新版本用户手册[1]。

那之前流传在国内的各种“流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来一探究竟,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吧。

流言一

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升级到了350米

这是目前在国内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假流言”。有不少新闻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采用了这种表述,或直接说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就是350米。

关于阿雷西博望远镜升级到350米的说法,目前国内网络中所找到的最早来源,是2006年6月有网友[2]引用维基百科“射电望远镜”词条中“位于美国波多黎各岛上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为固定在山谷当中的单口径球面天线,口径305米,后扩建为350米”这一内容。通过翻阅维基词条历史版本,发现这个说法在此词条2005年3月创建时就有了。可惜维基词条中并没有给出参考文献,也没能找到比这词条更早的版本,因此无法知道究竟为何会出现这一流言。

流言二

阿雷西博望远镜在1974年升级到了350米

这是流言一的一个极具蛊惑力的“升级版本”。之所以极具蛊惑力,是因为从官方资料中可以知道阿雷西博望远镜确实在1974年更换了反射面面板,提升了望远镜观测能力。但是,更换面板不代表就会增大望远镜口径啊!实际上,这次更换面板只是提高了面板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望远镜观测频率,并没有加大望远镜口径。

旧面板透光率大,能透过面板看到面板下方地面;新面板则不行。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目前能找到的最早将阿雷西博口径增加这事和1974年更换反射面面板联系起来的信息出处,是在2013年3月网友所写的游记[3]中提及:“1974年11月16日,为庆祝射电望远镜的直径从1000英尺(305米)延长到350米,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共计1,679个二进制数字所组成的无线电信息,被称为阿雷西博信息。”

这段描述在游记中是带双引号的,应该是引用了别处的信息,但目前无法查到更早的信息来源。阿雷西博信息的发送确实和1974年的这次升级有关系,因为发射这个信息所用的设备是此次升级所装备的新雷达,但“口径延长”的论断肯定是不准确的。

流言三

阿雷西博望远镜后来再次升级到了366米

近年来,关于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扩大到366米的说法开始传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网友笔误从而带来的错误引用,有的是因为有科普文章提到“1980年以后,再一次改建,把天线直径扩大到366米。”

像后者这种给定改造时间的流言同样具有蛊惑力。为什么这个流言听起来有板有眼?我们先来看看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吧:

1984年,美国科学家建议为阿雷西博望远镜反射面外围增加一圈金属围栏,以屏蔽来自周围的射电干扰[6]。1993年,阿雷西博主反射面外围增加了16米高(部分资料,包括康奈尔大学官网,说的是50英尺高,即15.24米)的不锈钢网围栏(称为“ground screen”),用以减少来自地面和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干扰。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围栏有用作望远镜反射面的一部分。

按照这段史实,如果听信了阿雷西博在1974年升级为350米的流言,又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它边缘增加了16米,那不就350加16等于366米了?!(当然,数学稍好的读者马上就会发现这样计算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

阿雷西博望远镜馈源平台掉落砸到主反射面。可以看到主反射面边缘的“面板”是网状的,和中间的面板不一样。这部分“面板”并不用以汇聚电磁波,不计算在望远镜口径之内。对比图2会发现,外沿这圈网状“面板”原本是没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FAST曾经也考虑增加类似的围栏以减少来自周围的干扰。对于FAST而言,这样的围栏需要45米高[7]。希望以后不会因为FAST增加了围栏而生出一些不实的传闻吧。

流言四

阿雷西博望远镜建在火山口上

除了“口径之谜”,近年来广泛流行的还有一条流言,认为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建在火山口中的。

我们知道,“天眼”望远镜是利用天然喀斯特洼地建成的,这样能减少土石开挖量,大大减小工程难度和预算。诚然,火山口也是呈洼地形式,但从地质条件、排水等方面看,它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再者,阿雷西博望远镜用户手册介绍中明确提及,阿雷西博是利用喀斯特洼地建成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关于阿雷西博望远镜位于火山口这一说法,目前找到最早的信息是2008年10月的一篇报道[8],其中提及“美国康奈尔大学设在波多黎各火山口上的阿雷西博天文台”。

后来,2009年8月8日,维基百科在“射电望远镜”词条进行的一次修改中,将原本“位于美国波多黎各岛上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为固定在山谷当中的单口径球面天线,口径305米,后扩建为350米”这一说法改为“位于美国波多黎各岛上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为固定在天然火山口当中的单口径球面天线,口径305米,后扩建为350米”。鉴于维基百科的影响力,也许这一词条是“火山口流言”流传开来的主要源头。

结语

以上几条关于阿雷西博望远镜的流言虽然扩散范围较大,但仅限于中文资料中。如果通过英文关键词查询,几乎看不到相关谣传。有极少数英文资料会将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写成350米,但没有提到升级的事,应该仅仅只是笔误将305米写成350米。

追求科学,也是在追求真相。在信息广为流通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失真的现象经常会出现,人们常常在汪洋大海般的信息中迷失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流言并不可怕,将真相告知公众才是破解之道。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终结一些流言。

本文转自中国科普博览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