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小舍-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百态 >

曹操去哪儿(曹操去哪儿改名叫什么)

2022-08-14 11:29:24老黄小舍

大家好,linda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曹操去哪儿,曹操去哪儿改名叫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圣关羽有许多威名。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譬如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言的那句:“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之所以说陈寿的评述“真”,是因为关羽确实是蜀汉的肱股大将,还被后世树立起了“武圣”的威名。而之所以这评述里还掺杂了假,便是陈寿宣称曹操在晚年曾因为关羽的逼近而意图从许都迁都——至于到底为何说这便是假,看完这篇文章你或许就会找到一些答案。

一、关羽攻樊与曹操迁都

建安二十四年(219)大抵是三国时期“三足鼎立”这一评语最为贴切的一年。这年蜀汉的实力到达巅峰;东吴在向西北方向扩张的同时与蜀汉僵持;曹魏虽是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强盛的存在,却也深受蜀、吴的牵制。故而同样发生在这一年的樊城之战被视作决定三国今后局势的重要转折点。作为此战核心人物的关羽自然受到诸多关注。

而建安二十四年(219)不仅是三国从鼎立走向曹魏独大的转折点,也是曹操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次年正月他便在洛阳辞世,这一年也就成了他部署棋局的最后一年。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因为彼时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大势力正处于微妙的平衡;关羽是樊城之战发起方的统帅且身后颇有美名;樊城与许县之中只隔了宛城这一个战略要地;也因为曹操已走近生命的最后关头而大抵会思忖该给子孙后代留下怎样的棋局,陈寿等人便“合乎情理”地提出曹操在面对威猛的关羽时露出了畏怯,有了急忙迁都以避其锋芒的观点

——可事实上,在曹操生命的最后阶段,关羽于曹操而言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二、百事不顺与迁都求稳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前后在枭雄曹操的一生中其实也算是颇为不顺的一段时光:樊城之战的不利自然是原因之一。而汉中之败,北疆之乱,内有叛军作乱,外有吴蜀僵持,其实各个也都是令曹操苦恼的大问题。

在樊城之战前一年的正月,仍旧支持东汉政权而反曹操的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和司直韦晃等人合力起兵,攻击了时为东汉国都的许县,并一把火烧了为曹操效力的丞相长史王必的营地。

随后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发动叛乱,曹操的北部防线被撕开破口。而虽然派出了亲族出身的鄢陵侯曹彰,曹操也依旧没法就此对北方局势放心。故而相比于扎根南方的吴蜀,曹操始终都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关注更北方的边镇和异族。

而到了这年十月,也就是曹操已接到消息并派遣曹仁进驻樊城,预备同蜀汉在樊城开战之时,原本忠于曹操的宛城(今河南南阳)守将侯音等人又起兵谋反。一方面,侯音等人此时作乱,自然会影响曹操专注于同吴蜀的前线;另一方面,建安二年(197),曹操曾在宛城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多为亲信。他本人甚至也差点命丧于此。因而当时前线紧张又后院着火的曹操恐怕很难还有个平常心。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且到了樊城之战决战的当年年初,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也在同蜀汉的作战中意外辞世。关键时刻,肱骨的死不仅令曹操心痛,也令曹魏大军军心动摇,更令左右天下局势的汉中落入敌人之手。

要稳内,要对外,或许还要操心精力不济的自己该由谁来接班……纵使曹操是一位内心强于绝大多数人的政治家,他大抵也不会在关羽这一个威胁身上倾注太多心思——况且,许县是汉献帝的都城,和后来的曹魏可没有那么紧密的关系。

三、洛阳之旧与许都之轻

其实在关羽于樊城大捷期间,曹操本人作为统帅就并不在时为东汉政权之都城的许都。当年五月,在汉中失守以后,曹操亲率大军进驻长安。待关羽重创曹操大军,即十月,曹操又领兵回到洛阳。至次年辞世,他本人数月间都一直在洛阳活动。因而于曹操本人而言,许县失守与否首先都不会威胁到他自身的安危。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同时,许县是汉都而非魏都的事实也决定了曹操并无因为一场樊城之战就大费周章地从许都迁都的必要。

此前曹操胁迫汉献帝从洛阳迁都于许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洛阳原本具备极强的象征东汉政权神圣性的意义。为了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将自己的篡权以及之后曹魏的建立合法化,曹操才会决定迁都缺少政治根基的许县以消解洛阳的政治意义。

关羽攻樊城,威胁不到许都,但曹操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而经过迁都许县后曹操的多年经营,至建安二十四年(219)的洛阳早已从政治中心淡出,许都则成为东汉政权的新象征——然而这象征又无法同曾经的洛阳并肩。是故若真是大敌当前,有效的防守远远好于需要长期策划和布局的迁都。这一点,一手操纵了迁都许县的曹操比谁都清楚。

况且事实上,陈寿忖度曹操因惧怕关羽而意图从许都迁都的说法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之中。这一篇记载本就以关羽等蜀将为主角,作为“反派”的曹操自然很少得到正面的对待。且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陈寿也是只字不提上述言论,更未记载曹操麾下官员的相关行动——恐怕就连陈寿自己,在以曹操反衬关羽之后都有些心虚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