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小舍-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 首页 > 世界百态 >

江门草皮卷今日价格「江门草皮草卷批发」

2022-11-24 12:49:56老黄小舍

大家好,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江门草皮卷今日价格,江门草皮草卷批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记忆,在2021年,全省已实现“县县均已认定历史建筑”的年度工作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多地针对特色古村落,因地制宜保护、认定村内历史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化,将历史建筑融入城乡经济社会和发展格局。

记者走访全省多个古村落发现,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曾经的破旧村落焕发出新生机。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佛山顺德青田村。

古村落成为新景区

走进佛山青田村,风水塘边的一条青石板路映入眼帘,漫步其上,古朴的乡村风韵扑面而来。这个村子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西北面,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

“我一直都住在村里,以前这条路很不平整,腿脚不好容易摔跤,现在路修得又平整、又好看。”村民刘瑞庆感慨。这条100米左右的道路由1700多块青石板铺建而成,每块均有编号,尽量保持乡村原貌。

这种不破坏原貌的保护在村里处处可见。青田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炮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成为特色风景。同时,对古村落的私塾、祠堂等进行活化,引入文旅产业、文创店、研学基地等,青田村在当地愈发有了名气。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佛山顺德青田村。

同样因保护、活化而焕发生机的还有杏坛镇逢简村。

进入逢简塘头街,这条历史文化街区里,明清时期的古宅、古桥随处可见,一河两岸展现的典型岭南水乡风貌令人驻足,诸多历史建筑、文物成为水乡的文化底蕴。

水乡如何活化?近年来,当地采取“规划先行”“文化引领”“环境保育”战略,收集古桥、古祠堂故事,认定、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在此基础上活化建成“顺德杏坛非遗展示馆”“杏坛书画院”“逢简村史馆”。并完成和之梁公祠、明远桥、金鳌桥等文物单位修缮。同时,建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完成内河涌疏浚,利用全村的闲置地、杂地修建公园等,改善环境,最终将逢简村打造为“网红景区”。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佛山顺德逢简村内的古桥。

古村落保护、活化也成为佛山实现县县有历史建筑的重要抓手。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针对当地有一批古村落的特点,通过“一村一品”思路推动差异化活化升级,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符号,如禅城区莲塘村的龙狮文化、顺德区碧江村的祠堂文化等。

同时,由以往的单个古村落活化,转变为连片古村落群整体活化,实现由古村落“盆景”到古村落群“风景”的转变,如将崇尚翰林文化的松塘村、六祖禅修的百西村头村,与5A级风景区西樵山串联,建立“山水+国学+禅修”休闲联盟。

截至目前,佛山已分4个批次完成5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任务,并在原有古村落活化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古村落扩面提质普查工作。

“空心村”迎回村民、游客

“进来喝杯咖啡吧,可以到村里看看建筑,青砖老房、祠堂、私塾都保留着。”在江门台山水步镇草坪里的咖啡厅,店主李旻喜热情地招呼着,“我从国外回来创业,以前想过要在城里开家咖啡店,没想到现在开到了农村,节假日村里都很热闹。”

在几年前,草坪里还很破旧,很多人都外出工作,一度成为“空心村”。

2019年,草坪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做好整体规划,其中一大片旧建筑成为特色,当地坚持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村内青砖老房、祠堂书塾等特色建筑,提升村子的文化内涵。目前,村子继续保护、发掘林堂故居,不断完善历史建筑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江门台山草坪(里)村内的建筑。

同时引入商业业态活化,合理划分乡村民宿、农田体验、餐饮娱乐、文创基地等功能,并协调统一格调,做好功能区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推动现代和传统融为一体,保障整村风貌的协调统一,展现美丽乡村风光。

随着草坪村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建设,现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而在江门开平的赤坎古镇,也通过保护、修缮、活化骑楼和碉楼建筑等,重现古镇辉煌。

赤坎古镇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镇内保存了大量中西合璧、品位独特的骑楼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当地坚持“在保护基础上开发、重现古镇历史辉煌”总体思路,以人文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镇近代建筑群为依托,以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和华侨文化保护为切入点,推进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江门台山草坪里内的咖啡店,废弃水车零件成为装饰品。

项目运用“资源+资本+智力”的合作模式推进,通过对赤坎古镇建筑进行保护活化利用,延续古镇历史风貌,传承和弘扬华侨文化,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示范区、华侨文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以及中国古镇文化旅游新地标。

该项目从2019年正式开始修缮保护施工,目前已完成入口片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下埠中华东路、堤东路修缮工程。项目建成后,预期年带动旅客约700万人次,直接促进49类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岗位93类,新增直接就业岗位约3000个,提供间接就业岗位约10万个,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和村民增收,推动重现赤坎古镇历史辉煌。

事实上,江门多个古村、古镇在建设中坚持历史建筑“修旧如旧”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化,适当引入商业业态,由此重焕活力。

古村与大学的奇妙组合

绵绵细雨中,撑着伞漫步珠海会同村,村内随处可见青砖、灰瓦、飞檐,典型岭南风格建筑与西洋风格碉楼交相辉映。挂牌的历史建筑,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又与一旁的大学校区形成奇妙的组合。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珠海会同村内建筑群。

“这是会同五巷的22号名居,在2018年挂牌确认为珠海市历史建筑,这些有年头的建筑在村里还有很多,都是我们的文化积淀。”唐家湾镇乡村振兴办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坐落在唐家湾镇的会同村,是珠海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多年前曾因年久失修,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近年来,珠海将唐家湾镇作为重要生态人文区域和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活化利用,积极修缮文物、古建筑,并挖掘文化内涵,保护、认定、挂牌历史建筑。

这一过程中,当地保留、修缮村内的“三街八巷”建筑格局和“山—居—祠—街—塘”空间格局,参天古榕,会同祠、调梅祠、莫氏大宗祠和南北碉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保留完善。

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成景点,广东多个古村焕发新生机

珠海会同村的街巷。

同时在此基础上引进大学,目前在珠海唐家湾,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师大珠海分校等4所高校,“大学小镇”的建设让古村有了更多活力。

另外,会同村对老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比如祠堂修缮改建成村史馆,建起会同阅潮书店、会同电影博物馆等,成为受到游客欢迎的打卡地。

在2021年3月,会同村被确立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包括莫氏大宗祠、会同祠等不可移动文物5处,绍庐、如彬莫公祠等历史建筑4处,是岭南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特色交汇之所。

【记者】张子俊

【作者】 张子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