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小舍-探索世界新奇事
你的位置: 首页 > 另类排行 >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图片)

2024-01-11 04:36:31老黄小舍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图片)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一离水就“融化”,或为已知生活在最深海域的鱼类

据BBC4月2日报道,科学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处发现一种名为“蜗牛鱼”的怪鱼,一旦这种鱼离开水,就会瞬间化成“啫喱状”。

“蜗牛鱼”。 图源:BBC

科学家表示,他们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沟,也就是海下8336米处,用机器拍到了这种“蜗牛鱼”。此外,这个数字应该是现有鱼类能够达到的最深深度,比之前在马里亚纳海沟观测到的8178米还深158米。

据了解,“蜗牛鱼”大概有300多种,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浅水生物。不过,“蜗牛鱼”没有鱼鳔和胶状的身体,适应力极强,它们不仅适应北极和南极寒冷水域的生活,还能承受世界上最深海沟的极端压力。一项数字显示,8000米以下的海域,鱼类所承受的压力是海面压力的800倍。

然而,它们致命的弱点也在于此,一旦周围环境没有了极端的压力,它们就会变得极其脆弱。只要一浮到水面,便会迅速融化,变成“啫喱状”。

来源:极目新闻

此前在8178米的深海发现的狮子鱼(资料图)

据新华网报道一段近日拍摄的视频令人惊喜:在海平面下8300多米处,一条狮子鱼悠闲地游过。这刷新了人类在海洋中观测到鱼类的最深纪录。

据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艾伦·贾米森创办的深海研究中心,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合作探索海洋深处的鱼类。研究团队从一艘船上往深海投放摄像装置,并且附带鱼饵以吸引鱼类。

最终,在位于西太平洋的伊豆小笠原海沟,摄像装置在海平面下8336米深处拍摄到一条深海狮子鱼游过的画面。伊豆小笠原海是日本海沟的延伸,南部与马里亚纳海沟相接。

此前,人类在海洋中观测到鱼类的最深纪录是8178米,地点是马里亚纳海沟,鱼类也是一种深海狮子鱼。最新发现比该深度多了158米。

贾米森推测,伊豆小笠原海沟的海水温度比马里亚纳海沟更为温暖,这可能是鱼类能够生存在海水更深处的原因。

早在10年前,西澳大利亚大学研究人员估测,鱼类可在深海生存的最大极限可能在海平面下8200米至8400米之间。贾米森在谈及最新观测时表示,海平面下8336米就算不是鱼类能够在海洋中生存的最大深度,也非常接近于这一极限。

已知世界上生存着300多种狮子鱼,其中多数生活在浅水,只有少数生活在深海。由于本次研究中只拍摄到鱼的画面,没有实际捕获此鱼,因此研究人员尚难准确断定它属于哪种狮子鱼。

为适应海平面下8000多米深处的生活环境,深海狮子鱼的身体特征与浅水同类非常不同。例如,深海狮子鱼没有鱼鳔,可以轻松承受超过80兆帕的海水压强,相当于800倍标准大气压;它们以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这类动物在海沟里数量繁多。

来源:厦门日报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