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2020-01-18 03:39:24 暂无 阅读:949 评论:0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2020年1月11日,坐标南京,来自国内内分泌领域的众多专家共聚一堂,开启2020默沙东第十届肠促胰素论坛的新篇章。此次会议在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小英教授的主持下,8位学术大咖与约300位内分泌专业同道,共同探讨在中国2型糖尿病(T2DM)发病人口年轻化、患病人口老龄化及血糖管理精细化的趋势下,如何更好地进行T2DM的全程管理。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专家现场讨论环节

聚焦中青年

注重胰岛功能改善,回归治疗本质

陈丽教授指出,中国<40岁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5.9%,40~5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达12.9%,且发病率在显著提升,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胰岛功能障碍更为突出。这部分患者群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她认为,同时调节β细胞和α细胞功能,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的分泌,才是改善胰岛功能的希望之门。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陈丽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分享指出,2012年,Accili等揭示β细胞去分化才是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机制,而非我们过去认知的β细胞凋亡。且β细胞的去分化具有“可逆性”,可重新再分化。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能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促进β细胞再分化,为糖尿病管理带来新希望;α细胞能够产生GLP-1,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β细胞功能,T2DM患者α细胞旁分泌GLP-1的缺失,可能可以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补救,助力胰岛功能改善。DPP-4抑制剂可以双重调节GLP-1和GIP水平,在高糖状态下,GLP-1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状态下,GIP刺激胰高糖素的分泌,GIP联合GLP-1可增强肠促胰素作用;DPP-4抑制剂是目前唯一的针对病因治疗,其独特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降糖疗效,却极少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陈璐璐教授

回到临床实践,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邹大进教授带来了血糖管理高质量升级方案。邹教授指出,近年来糖尿病管理观念不断变化,但预防慢性并发症是不变的初心,而最新ADA指南基于最新的数据明确推荐,降低血糖而不产生低血糖的高质量降糖,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基础,也是T2DM治疗的本质所在。就如何实现高质量降糖,邹教授提供了两条路径,第一条是治疗理念升级,即尽早联合治疗既能有效降低HbA1c,也能带来长期获益,CompoSIT-M23及STRATEGY24研究证实,早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显著降低HbA1c,提高达标率,给早期二联治疗带来更多信心。另外一条则是创新的治疗方案升级,中国城市年轻患者餐后血糖控制是中国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肠促胰素效应可能是核心靶点,西格列汀提升活性肠促胰素水平,实现“一片双靶平三餐”,提升了降糖疗效,同时患者的顺应性更高,是餐后血糖管理的升级之选,也是高质量降糖的优先方案。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邹大进教授

关注老年

T2DM管理需兼顾全局,安全有效

李小英教授指出,研究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20.9%,老年糖尿病将成为糖尿病的主要人群。我国老年糖尿病管理现状严峻,老年(≥60岁)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均不到一半。肌少症和衰弱、胃肠功能障碍与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3种老年综合征表现,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难度,正待破局。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李小英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毕艳教授分享指出,肌少症和衰弱常见于老年人群,影响老年患者结局且进一步恶化血糖控制。此外,糖尿病患者常见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是肌少症主要诱因之一。再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恶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结局,体重减轻是营养不良常见表型之一。而且,认知障碍和低血糖又可以互相强化,进一步恶化了老年患者身体状态。

如何才能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病理生理局面下,解决治疗痛点?毕艳教授指出,对老年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高血糖的同时,应兼顾胃肠功能障碍、体重减轻和低血糖。西格列汀安全性佳,胃肠道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几乎不影响体重,是老年患者降糖的优选方案,助力临床实现“直击痛点、兼顾全局”的良好结局。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毕艳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彭永德对老年糖尿病诊疗相关指南及证据做了深入解读,并大力呼吁,老年糖尿病必须规范管理,安全是前提。中国相关指南/共识建议:老年糖尿病规范管理需在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并关注心血管安全性,以西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被IDF及中国CDS指南、中国老年指南均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

指南共识的推荐是基于坚实的证据基础。来自中国的最大规模的糖尿病Ⅳ期临床研究STRATEGY研究证实,以二甲双胍+西格列汀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全球首个证实DPP-4抑制剂全面心血管安全性的TECOS研究也告诉我们,西格列汀长期心血管安全性良好。此外,来自韩国的研究也证实,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替换格列美脲后,患者血糖控制稳定,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彭永德教授

“稳”中求胜

西格列汀助力减少血糖波动

2019年ADA首次将TIR作为血糖的评估指标之一,标志着血糖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开启。北京协和医院于淼教授指出,血糖波动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明确相关,特别是餐后血糖波动。使用血糖TIR作为血糖精细化管理的指标,避免了HbA1c的局限性;TIR明确的时长标准,又可将血糖管理的目标管理精细到分钟级,可能使患者受到更少的低血糖所带来的伤害。而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是导致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改善餐后血糖和避免低血糖,可作为改善血糖波动的主要靶点。

西格列汀智能调节α/β细胞功能,实现平稳降糖不低糖,为降低血糖波动奠定基础。西格列汀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用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研究表明,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显著改善血糖波动。另外,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也能较增量胰岛素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由此来看,西格列汀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波动,是血糖精细化管理的优选方案。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于淼教授

杨文英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高质量的血糖控制仍然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也是内分泌临床医生的核心使命。要警惕降糖无用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发展是一个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长期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血糖的控制,必将给患者带来后续的长期痛苦和疾病负担。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杨文英教授

对于年轻患者,通过早期联合治疗,优选创新方案可实现早期保护胰岛素功能,实现高质量降糖与减少远期并发症的获益。西格列汀通过对α和β细胞的双调节,同时增加GLP-1/GIP水平,助力胰岛功能改善,降糖疗效显著却极少引起低血糖,而且早期联合二甲双胍能带来长期获益。以西格列汀为基础的降糖方案达标率高,长期心血管安全性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也可作为老年T2DM的基础用药之一。此外,西格列汀还可作为改善血糖波动的“利器”,确保在抗击糖尿病的战斗中做到“稳”中求胜。

总而言之,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西格列汀从中青年到老年T2DM患者,控糖路上可实现全程守护。

糖尿病管理愿望如何“11”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