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五苓散VS茯苓甘草汤:究竟渴不渴?

2019-08-26 04:52:42 暂无 阅读:1336 评论:0

太阳病中(节选)

作者/邢斌

五苓散VS茯苓甘草汤:究竟渴不渴?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

从文字上看,本条的关键在于两方的分辨使用。五苓散证见口渴一症,而茯苓甘草汤证则不渴。

五苓散证为何口渴?前已商议,一方面因为津液损失,另一方面因为津液输布失常。那么,茯苓甘草汤证又何以不渴?不渴是一个症状,照样现代所谓的阴性症状,即没有口渴这一症状?

李心计传授《伤寒论通释》指出,“历来注释多认为‘不渴’是因为属胃中停水,津液犹能上达”。而他认为“不渴是气不化津病势轻浅,水停结聚浅缓,水气上潮所致。实际上,气不化津,水停结聚,‘渴’才是绝对的,不渴乃是相对之辞”。也就是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病机一致,渴与不渴的病机也一致,只是轻重分歧罢了。他进而指出,“不渴”不是症状,“是以不克以‘不渴’作为应用茯苓甘草汤的指征”。

凭据我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李氏的见解生怕纰谬,不渴也或者是一个症状。

此话怎讲?

临床问诊,大夫问患者:你平时轻易感应口渴吗?如患者回覆:口不渴。一样大夫很或者就不再持续问下去。其实,口不渴或者有两层意思,一是正常的不渴,即在正常的饮水的情形下不感应口渴;二是不正常的口不渴,患者平常很少饮水,仍感受口不渴。因为历来医书很少谈及口不渴的证治,所说的多是口渴的辨治,故医者轻易存眷口渴之症,当患者说口不渴时,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正常的,却没有想到要进一步追问下去:你口不渴,那你也许一天喝几多水?

这里又需清扫患者口不渴而自动喝水,因为时下患者往往受到“一天要喝八杯水”的宣传,故虽口不渴而杯不离手。所以你若只问患者一天的喝水量,未必能获得实情。是以,也会有患者其实口不渴而说本身口渴,并以本身的喝水量多为证据。故而我经常追问患者:假定你人在皮相,又没有水喝,你也许多久会感应口渴而想要去喝呢?经由设身处地地考虑到患者的各种或者性,从而合理地设计问题,就有或者获得实情。

我在临床上就碰到过一天几乎不喝水,一成天只有两次小便的患者。她已习认为常,并没有将此作为一个症状自动敷陈大夫,是在我细心扣问中才获知的。如许严重的口不渴患者与口渴的患者比拟,的确是少见的,然则若是你可以存眷,且在问诊时细心追问,你会发实际际上雷同的患者其实还真的不少(只是没有那么厉害罢了)。当然,注重设计合理的问法,这一点非常主要。

再论病机。因条则给出的症状少少,故不得不以方测证。从方子构成看,茯苓甘草汤与苓桂术甘汤仅一药之差,即多一味生姜,而少一味白术;与五苓散的不同则在缺猪苓、泽泻、白术,而多生姜、甘草。可见茯苓甘草汤意在暖脾散饮,而不是健脾利水。故本方证的病机在脾胃虚寒而水饮困窘,所以患者无口渴的感受。

当然,五苓散证见口渴一症,而茯苓甘草汤证口不渴,这只是对本条条则作者的见解。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我给出的也只是理论上的推导。这是基于原文、原义的见解。

但如从事实出发,我认为本条条则的概念自己就是不准确的。

我认为,不光茯苓甘草汤证能够不渴,五苓散证、苓桂术甘汤证都能够有口不渴的症状。因为这两个方证都存在痰饮内停的病机,故口不渴其实是常态;若是痰饮阻碍津液上承,则能够有消渴之症。所以在临床上,我用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治杂病,所治者多口不渴的症状,口渴患者反而较少。而经治后,患者除主症消散外,口不渴也减轻。也曾试用过茯苓甘草汤,但感受结果并不比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好,所今后来便以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为主了。

那么,这三首方子还有区别吗?

我的回覆是:其实无甚区别,必然要说区别,因为构成上有区别,故以方测证,也能找到主治之区别,然则从素质上讲那必然是无甚区其余。

人们还会追问:既然无甚区别,为何会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三张分歧的处方呢?那应该没有需要制订分歧的处方啦!

我的见解是,生怕照样因为《伤寒论》的原文也或者出自分歧的“原始作者”,也就是说五苓散或者出自某一传人,而苓桂术甘汤或者出自统一派别的另一传人,茯苓甘草汤则又出自此外的传人。这三位传人或者是师兄弟的关系,也或者是师伯与师侄的关系,当然也能够相隔了几代人,然则学术上照样对照接近的,只是用药上必然有大师的偏好与习惯,故有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的相似与分歧,但素质上照样一码事。

文章源于《伤寒论求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