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关于数字化转型中模型驱动的一些思考

2020-04-08 06:23:34 暂无 阅读:1146 评论:0

TimePatient 智能制造随笔

关于数字化转型中模型驱动的一些思考

首先声明,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实不多,所以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个思考记录,仅供大家参考,以免把大家带到沟里去了就不好了。 (1)什么是模型? 这个问题似乎是毋庸置疑的,模型在我们的世界里面无处不在。事物的运行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如果进行表达,其实就是一种模型。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从广义上讲:如果一件事物能随着另一件事物的改变而改变,那么此事物就是另一件事物的模型。模型的作用就是表达不同概念的性质,一个概念可以使很多模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只要很少模型就能表达出一个概念的性质,所以一个概念可以通过参考不同的模型从而改变性质的表达形式。当模型与事物发生联系时会产生一个具有性质的框架,此性质决定模型怎样随事物变化。 其实现在有很多模型,平时都能够见到的,不是像上面定义中说一定要是物理实体,比如我们提的数字孪生,就是将人的经验知识沉淀下来,并与物理实体相对应的一个数字虚体,而这个数字虚体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个软件,软件虽然好像摸不着物理质感,但其实也是一种实体。 对于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来说,这是我们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得到的一种载体,体现我们转型思路,落实我们转型思维的载体。其实对于任何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来说,不管是,明显的还是潜在的,背后都有它的运行逻辑,这些运行逻辑,其实就是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当中的关联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模型。经常写的一些方案,其实都是纸面上的一种模型。当这种模型以可操作的方式体现在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当中,就是以某种形式在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当中进行了固化。

(2)模型与模型驱动的区别

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而言,没有什么系统是内部没有模型。的模型与模型驱动,其实还是有些区别。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

主动体现在主动设计,主动引领或推动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的内部运行逻辑。被动则与之相反,我的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在运行,内部的模型生成了,其实是一种事后的总结。

动态是说这个模型是活的,代表了一种持续性,能够响应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的各种变化,及时的调整。静态相当于是一个死的模型,有限的范围内或者说预定模式推动运行,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别说主动思考了。

(3)模型驱动与系统工程

模型驱动代表了一种关联协动,应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这就涉及到系统工程了。

百度定义:系统工程是为了最好地实现系统的目的,对系统的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它运用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系统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和相互配合,实现总体的最优运行。系统工程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工程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不限于特定的工程物质对象,而是任何一种系统。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我们经常提的MBSE,就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从系统化的角度,将模型贯彻到我们的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当中。虽然现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面向PLM方面一直在研究和应用。但其实对于mes等,将来也一定会走向这条路,现在提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先不论这种概念或形式将来是否好用吧,但其实都是在往这个方向在努力。包括现在的工业互联网等等,也是一定会走向这条路的。这个应该是我们将来思考的重点。

快半夜了,不说了,下次再继续吧。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MES、APS等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