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国产卫星通信落地5个月: “天通一号”规模瓶颈待破

2018-10-19 06:26:39 网络整理 阅读:67 评论:0

原标题:国产卫星通信落地5个月: “天通一号”规模瓶颈待破

国产卫星通信落地5个月: “天通一号”规模瓶颈待破

本报记者 陈宝亮 北京报道

导读

目前,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产业链正在不断成熟,但处于商用前期的天通一号产业链,仍在等待一个实现“规模化”的突破口。

正式商用5个月之后,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在中国电信各省陆续开始落地。

2018年5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天通一号专用号段“1740”,并在青海省首先正式商用。其后,天翼电信终端公司,以及中国电信黑龙江、福建、湖北、广东、陕西等省份陆续发布天通一号的手机、车载终端招标公告。

其中,天翼电信终端公司在2018年5月启动10万台天通手机招标,招标总额4亿元。此次招标吸引了大量媒体、投资机构关注,被视为推动国产卫星通信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在卫星应用的三大领域中,中国最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自研北斗系统,填补了导航定位领域的空白。目前,在中国2550亿的导航定位市场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

2016年,中国又于8月、12月先后发射了首颗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以及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遥感卫星系统“高景一号01、02星”,补齐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空白。

如今,天通一号已正式商用。但或许,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链需要像北斗一样经历十多年的市场化历程才能逐渐走向成熟。

天通一号落地

在天通一号之前,由于缺少自主卫星通信系统,中国海洋安全、森林安全、应急通信、抢险救灾等多个战略部署均需要依赖国际合作落地,全面受制于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移动通信系统全面瘫痪,只能依靠空投进去的海事卫星电话支持抗震救灾,自主卫星通信系统才开始被提升日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