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一台闸机背后的技术创新战

2018-06-18 05:43:42 网络整理 阅读:98 评论:0

原标题:一台闸机背后的技术创新

一台闸机背后的技术创新战

在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检测中心,每台设备都要完成数万次的测试。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一台地铁闸机刷卡频度过大,数据立即上传自动报警,后台系统代替人工进行安全监管,辅助制定调度计划……继建成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后,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简称“轨指中心”)又建成覆盖全网AFC系统的监视中心,今年初投入使用,全网1.6万台售检票设备实现“智能感知”。从实现“一票通行”到扫..进出站,一台小小闸机背后却是历经十年的技术创新战。

自主制定标准争夺话语权

换乘不同公司的地铁线路,需要重新检票,这在..东京等城市很常见。但在北京,无论换乘几次,只需要进出站各刷一次卡。能够实现这样的“无障碍换乘”,实现一夜之间完成票价调整,短短几个月实现全网扫..进出站……最大的“功臣”就是具有自主研发技术的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我职业生涯的后半程都在跟AFC系统打交道。”轨指中心主任战明辉见证了北京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从无到有全过程。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战明辉接到一项艰巨任务——一次性开通8条线路的AFC系统,实现乘客在全网内“一票通行”。

实现这个目标有多难?当时8条线路涉及的运营企业、集成商、设备厂家多达30多家,光组织协调就非易事,更别说统一规范、技术标准了。“工期、效率全都受制于中间商,很被动。”战明辉回忆,历经两年完成这次任务后,轨指中心会同各家运营建设单位下定决心争夺AFC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的话语权。

于是,一部50余万字、覆盖AFC系统软硬件的技术规范颁布实施,涉及售检票等各个业务环节,在国内外首创了检测规范和系统技术指标体系。

有了标准,还得确保各家企业执行到位,轨指中心花了三年时间,于2012年建成国内第一个自动售检票系统检测中心。记者在检测中心看到,几十台进出站闸机、数台自助售票机、人工售票充值机等设备将实验室塞得满满当当,每台设备都要在这里完成数万次的测试。检测中心负责人张莉介绍,厂商从投标到安装、运营,必须将设备送来检测,“任何产品有问题,都是可替代的,确保我们不受任何厂商的技术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