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国科天迅房亮:为国立芯,实现中国高可靠通信技术自主可控

2019-02-21 16:53:27 网络整理 阅读:128 评论:0

国科天迅房亮:为国立芯,实现中国高可靠通信技术自主可控

国科天迅研发的 FC-AE-1553领域首款ASIC芯片

2011年9月29日,随着火箭助推器喷射出耀眼的火花,由中国科研力量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顺利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自此迈入了新的重要里程。

发射当天,房亮和所有观看发射的科研人员一样神情紧张。当最终看到“天宫一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而后平稳开展太空作业时,主控室内响起了久久不绝的掌声。作为中科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主管设计师,当房亮看到他和团队参与研发的有效载荷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之后,他忍不住喜极而泣。

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为了满足载人空间站的载荷组网应用需求,寻找更符合严苛环境数据传输要求的光纤总线技术,进行了艰难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当时,主流的光纤总线技术在美国军方已经成功应用,但他们对中国实行严厉的技术封锁。而当时国家和科研一线早就意识到:我国航天工程和军用武器必须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僵局,包括房亮在内的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光纤总线研发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总线技术进行论证和研究,最终开发出了整套国产FC-AE-1553协议,并且在协议实现、测试设备,尤其是芯片研发设计多个核心环节,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其技术性能指标中的通信总线速率达到了2.125/4.25Gbps,远超当时国内主流军用总线的1Mbps。

此后,在相继发射的“天宫二号”、“天舟一号”,以及海军某发射系统上都采用了该项技术,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但在房亮看来,这项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其最高价值远不止于此。

婉拒院所要职离岗创业,立志放大科技成果的市场能量

2014年,已经从助理工程师磨练成为副研究员、从工程岗转向管理者身份的房亮,,在中科院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面临着人生规划的重要选择:一是调往中科院某局,担任要职;另外是在所里做产业化,离岗创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