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阿里影业的4张面孔:你看不懂的策略定位

2018-06-20 09:23:02 网络整理 阅读:140 评论:0

王如晨/文

阿里影业的4张面孔:你看不懂的策略定位

阿里影业( 01060.HK)成立4年来,面孔一年一变,四年四变。

这是前日采访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大麦网CEO樊路远(花名“木华黎”)时强烈印象。

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前三张“面孔”:

现在是阿里影业第四个年头。老樊主持着局面,公司面孔又变了:在俞永福的论调基础上,它再度明确地拾起了“内容”。

四张面孔变化背后,有什么逻辑呢?

其实,若你仔细对比,前三张面孔中,第一张强调的是阿里集团属性复制。那可能是阿里影业诞生前后的简单定位,就是想做一个新的电商+文化产业,里面突出的是阿里电商业的属性。

那时,张强等人虽然已经上任,但应该还没有提出真正清晰的发展目标,更多还是反映阿里集团当时的诉求。

第二张所谓“娱乐业全产业链布局”,应该跟当时的掌门张强有关。他在传统影视行业的经历很深,而且也是内容出身。所以,内容当然是“娱乐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核心之一,虽然阿里自己并不直接大量做。

这里面当然也有阿里集团属性,尤其是宣发与电商(更多是衍生品)。而投资路径,也就是当时阿里拓展文娱产业的策略

整个来说,全产业链布局,跟阿里集团的商业模式有诸多不同。差异在于,碰内容,差不多是要对应阿里淘系碰“货”了。这不是阿里集团当时的风格。

至于第三张,俞永福明显想清晰定义出边界与立场。基础设施确实也是阿里集团“五新”战略提出后的整体定位之一。

但俞永福的表达背后,也有行业持续的博弈背景:2014年电影节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表示,未来的影视公司都将为BAT打工。这观点,2015-2017年,上海电影节都很有市场。事实上,延续至今天,仍是一个焦点。

我相信,俞永福的观点,虽然有阿里影业自身比较明确的部分,应该也有消除争议的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