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2019-12-15 21:43:04 暂无 阅读:1107 评论:0

酸甜苦辣是人之百味,喜怒哀乐是人之心情,从小到大,每个人都尝过“愁”的滋味,大人有大人的“愁”,小孩儿有小孩儿的“愁”。李清照词里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女子的愁;南唐后主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君王的愁;陆游也曾写“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这是与爱情有关的愁。古往今来,无论浪漫主义诗人或是现实主义诗人,无论豪放派词人或是婉约派词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忧愁”,纵然豁达豪迈如辛弃疾也无例外!不仅如此,他还在在时间的前进与年龄的增长之中,渐渐体会了更深层的愁绪。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辛弃疾人到中年的时候,仕途不顺,被人弹劾丢了官职,闲居在带湖,风景秀美,虽时常游山玩水,却无一个闲适的心情。毕竟当时国家衰落,面临外患的侵袭,诗人作为一个热血男儿,其理想自然是收复故土,挥军北上,然而朝廷不作为,辛弃疾空有一腔抱负,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使得他满腔愁绪无处可诉,亦无法排解,所以偶然一次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一首词,名为《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的诗人不懂得什么是愁,就喜欢上高楼。登楼望远,为写一首新词非营造出愁绪,哪怕无愁。如今的诗人啊,历经世事沧桑,尝尽了愁的滋味,想说却又说不出了,说不出愁了,只能叹一句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少年时不懂什么是愁,也没有尝过愁的滋味,却为了一首词强行说愁,长大后的人们尝尽愁滋味后,却已经说不出心里的苦、心里的愁了。年少的人们总是意气风发,喜欢登高望远,抒发壮志豪情,比如杜甫年轻时登泰山,就写了首《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登高也不尽然是抒发豪情,只是涉世未深,也想如大人一样,感叹一番人生不易,但即使见识过国家危难的辛弃疾,年轻时不免也有着年少人才有的乐观积极,他经历过苦难,也见识过金人的凶残,受抗金英雄们的鼓舞,始终认为中原可收复,侵略者终将被赶出我们的领土,这样的他是不懂得愁为何物的,于是为了仿前朝诗人,无愁写愁,这或许是少年人的普遍心理吧,毕竟那时的人们大都渴望长大!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小时候的我们总渴望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又怀念年少,何故?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随着成长,越发感到世事艰难,对许多事情感到无能为力,对愁的感受也越发深刻。本是怀着为国捐躯的壮志走上仕途,奈何没死在敌人手上,却败在了同僚的排斥里。愁绪满怀,却发现,即使长大,也有那么多的无奈,也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然而,这是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教给我们的道理,愁到极致,欲语还休,反而无话可说。辛弃疾在此时愁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大事,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愁怎可说出口,转而抒发天气,好个天凉的秋天啊!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人生在世有多艰难呢?辛弃疾愁的是国家社稷,普通人没那么宏伟的志向,却依旧有自己的愁闷。学业,工作,家庭,乃至人际交往,处在这个社会,就会被各种或大或小的压力逼着前行,就会碰到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都会是我们愁闷的来源,只是“愁”之一字,有大有小,有强说愁,也有欲语还休,无处可说之愁。辛弃疾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年少与成年两种状态的对比,将属于自己心中的无限愁闷表现的淋漓尽致,整首词直率又委婉,言浅意深,值得人思考。

辛弃疾《丑奴儿》:忧国伤时之词里的少年之愁与成人之愁

生而为人,愁或许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经历的事情太多,聚散离合,总能让人感到无比惆怅,孩童时尚且为课业而发愁,长大后,却发现那真是芝麻大点的事情,甚至想要再体会一次那样的时光,就不会在日渐成熟的年纪里,承担起太多的责任,背负起更重的包袱。“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的时光,对于长大的人们来说也是回不去的少年时光,倘若可以,谁又愿意“识尽愁滋味”后还“欲说还休”,只能道天凉好个秋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