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风万里入汉家

2020-01-18 03:48:09 暂无 阅读:767 评论:0

西汉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将国策从清静无为调整为积极有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举措,国力达到鼎盛。

长风万里入汉家

尊崇儒家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建议:“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提高儒学在官学中的地位。次年武帝听从丞相田蚡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形成儒家独尊局面。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得到武帝赏识。

汉武帝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建立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儒学遂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创立中朝。汉武帝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赐给他们侍中、给事中等加官,出入宫禁,参与决策,形成“中朝”(或称“内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设大司马官,冠将军号,以嘉赏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卫青、霍去病。

加强京师军力。汉初,京师有南北二军。北军负责卫戍京师,由中尉统率;南军负责保卫皇宫,由卫尉领导。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分别设立期门军和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军),隶属郎中令,加强近卫军力量。期门郎、羽林郎均从西北六郡善骑射者中选拔,骁勇善战,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创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隶属北军,加强京师守备。

完备监察制度。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郡,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二千石官和强宗豪右,以“六条问事”。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又置司隶校尉,专门监察京畿七郡及朝廷百官。

推行察举制。汉初高级官吏主要来源于郎中令(后更名光禄勋)属下的郎吏。郎吏主要通过“任子”和“赀选”选拔。任子,指二千石以上高官任职三年以上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赀选,即具备一定家资可为郎。这一选官制度显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在董仲舒建议下,命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并成为制度,称“举孝廉”。又设秀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特科。察举制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两汉最重要的入仕途径。巩固边防,中西交流

北拒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迅速扩张势力,控制了塞北广大地区,拥有控弦之士三四十万。西汉建国时,北方面临匈奴不断侵犯汉边的威胁。汉武帝即位后,决心改变以往被动忍让政策,全面展开对匈奴的反击。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在马邑设30万伏军,准备诱歼匈奴,被匈奴发觉,计划失败。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军首次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止,汉与匈奴发生大小战争十余次。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兵击败楼烦白羊王,收复河套地区,设朔方(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今内蒙古五原),并从内地招募10万人移民到那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兵陇西,大败匈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4万余人降汉。汉在河西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元狩四年,卫青重创单于部,追至窴颜山赵信城(今蒙古杭爱山南);霍去病大败左贤王部,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临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匈奴威胁基本解除。

西通西域。汉时将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汉武帝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公开征募能担当重任的人才,出使西域。满怀抱负的张骞,挺身应募。史书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张骞率队西行,途中被匈奴人抓获。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张骞始终“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十年后他伺机逃脱,一路之上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终于抵达已居妫水(今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已无意复仇,张骞只好动身回国。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回到长安。张骞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因此被誉为“凿空”。后来,张骞随卫青出征,因“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立功,被武帝封为“博望侯”。元狩四年,霍去病在河西大败匈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共击匈奴。当时乌孙内乱,无暇他顾。张骞于是派副使前往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月氏、大夏(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今阿富汗北部)等国。这些国家多派使节来到长安,与汉朝建立了联系。

汉通西域后,形成了经由河西走廊沿天山南北两路,越过葱岭,西达大秦(罗马帝国)的陆上交通路线,进行丝绸等贸易,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西南通西南夷。秦灭亡后,西南地区与中原联系中断。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派唐蒙率兵千人出使西南,夜郎归附,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在此设犍为郡(治今四川宜宾)。此后又派司马相如出使,收降邛、莋等族,设都尉进行管理。经济改革

盐铁专营、酒榷。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为国营,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各地设盐官、铁官进行盐铁生产和销售。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汉武帝又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称作“榷酤”。

改革货币。西汉前期铸钱质量差,盗铸严重。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其文相符,可是盗铸仍很猖獗。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均输、钟官、辨铜)统一铸造,提高铸造技术,防止盗铸。货币从此稳定下来,五铢钱长期使用。

均输、平准。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下令在各地设均输官,将郡国须上交中央而中央充裕的物资,从出产地直接运到所需地出卖,减少郡国与中央往来运输的费用。同时颁行平准法,由大农在京师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贱买贵卖,平抑物价,调剂供需。

算缗、告缗。元狩末出台缗钱令,向工商业者等征收财产税和轺车税。缗指的是串铜钱的绳子,算为计征单位,故称算缗。告缗,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对不如实申报纳税者进行严厉打击。(刘同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