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流放宁古塔”并非艺术虚构:在这场战斗中,该地驻军建大功

2020-01-27 12:28:17 暂无 阅读:1672 评论:0

清初,黑龙江流域发生了两次清朝反对沙皇俄国侵略的斗争。一次是1654年发生的松花江之战,另一次是1658年发生的黑龙江之战。这两次战役,都是由于沙皇俄国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黑龙江流域,掠夺这一地区的物产资源,并迫使居民归顺沙皇统治所进行的骚扰破坏。为了抗击沙皇俄国的侵扰,清朝政府马上向黑龙江流域派遣了援军并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流放宁古塔”并非艺术虚构:在这场战斗中,该地驻军建大功

尼布楚条约

而前期抵御沙皇侵略的主力就是当地居民和宁古塔驻军。沙皇侵略军的前期骚扰

从1650年冬天起,哈巴罗夫率领的武装队伍一直盘踞在黑龙江流域。他们侵占城池,捕捉人质,勒取貂皮,对当地居民进行残暴的劫掠。然后将这些貂皮充当实物税,派军役人员送往雅库次克。

哈巴罗夫在黑龙江流域为非作歹,沿途杀人抢劫,捣毁帐篷,捕捉俘虏,行凶作恶。居住在当地的中国人民,则纷纷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首先,他们所到之处皆是空城,并且己被焚烧,就连帐篷也被付之一炬。其次,博格达人不让他们靠岸,哈巴罗夫一伙无法得到供给,经常发生小规模的交战。

再上达斡尔人民的反抗,也使侵略者无法接近城池。达斡尔人的言辞及行动表现了他们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面对人民的强烈反抗,哈巴罗夫对拒不向沙皇俄国纳税的居民进行了屠杀,还用武力威逼其他地方的居民。

“流放宁古塔”并非艺术虚构:在这场战斗中,该地驻军建大功

宁古塔

居民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为了捍卫国土,驱逐侵略者,清朝政府命令驻守宁古塔的官兵进行清剿。当地居民听到清朝政府派来了大军准备与他们共同对敌的消息后,纷纷赶来加入战斗队伍。

“流放宁古塔”并非艺术虚构:在这场战斗中,该地驻军建大功

宁古塔位置

1652年春,中国清朝军队向盘据在乌札拉村的俄国侵略军,进行了攻击。“以驻防宁古塔章京海塞,遣捕牲翼长希福等,率兵往黑龙江,与罗刹战,败缋,海塞伏诛。希福革去翼长,鞭一百,仍令留在宁古塔。罗刹每横肆杀掠,纳我逋逃,为边境害。顺治九年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札拉村,稍失利。”

这次军民联合抗击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沙皇俄国侵略顽强不屈的精神,给予哈巴罗夫以沉重打击。

从此,哈巴罗夫感觉到了中国军民力量的强大,后来几次小规模的战役虽然损失不大,但由于害怕被消灭,不敢轻易出兵,退回到黑龙江上游,等待援军的到来。增援哈巴罗夫的切奇金队伍在寻找哈巴罗夫的路途中为寻找与掠夺食物、捕捉人质、侵扰当地军民的生活。

1652年初,沙皇俄国政府决定准备派遣三千人的军队前往黑龙江流域地区。为此目的,则需要增援己在黑龙江流域的哈巴罗夫一伙,并且为将要前去的大批军队筹集食物及必需品。1652年3月,季诺维耶夫一行被派出,最后在精奇里江口附近找到了哈巴罗夫。

哈巴罗夫自1649年起被派出前往黑龙江流域,至1652年回莫斯科的三年时间里,在黑龙江流域占领土地,对当地居住民进行抢夺财物、征收实物税、掠夺食物、抓捕人质等侵扰活动。遭到清朝军民的强烈反抗。但是通过双方的交战与交流,使哈巴罗夫乃至沙皇俄国政府对黑龙江流域有了直接的了解,不再是间接的听闻。也对黑龙江流域有了新的认识。季诺维耶夫取代哈巴罗夫进行侵略活动

由于人民的反抗规模不断扩大,清朝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措施,使侵略军陷入了困境,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促使清朝政府去抗击沙皇俄国的入侵,清朝政府调兵遣将,有组织地进行抗战,爆发了松花江之战。

1.清朝加强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支援

沙皇俄国侵略军的暴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义愤,他们一面组织反击,一面向清朝政府拫告,要求清朝政府派兵清剿。清朝政府最初将入侵的侵略军视为一股匪帮,称之为“罗刹”,决定采取围剿歼灭的办法清剿。从1652年开始,清军对“罗刹”发动了多次进攻。

1653年,礼部不断上奏皇帝,汇报黑龙江中下游居民遭到“罗刹”的抢劫和破坏,侵略军收取当地民众的貂皮以作进贡。侵略者的行为使得黑龙江流域上的居民流离失所,经济生产大受影响,无暇捕貂,影响了对清朝的进贡。清朝政府为保卫边疆,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边疆防卫的措施。同时,采取了坚决坚壁清野政策并最后把沙皇俄国侵略者赶出本国领土或全部消灭的战略方针。

2.迁民管制

侵略者在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迫使受到迫害的居民纷纷向清朝政府提出迁居的要求。于是,清朝政府顺应民意实行迁民管制之策。

清朝政府将在黑龙江流域一带分散居住的无力抵御“罗刹”的少数民族,迁到南部的嫩江、松花江一带,以便进行管理。“顺治初年,俄罗斯所属之罗刹始吞并尼布楚地,又东窃据雅克萨,筑城以居。索伦、达呼尔诸部皆被其侵掠。由是,索伦、达呼尔南徙于嫩江之滨。当是时,尚未分设黑龙江省,所部军务皆属宁古塔章京统辖。”

实行迁民管制政策之后,索伦、达呼尔等族人民全都迁到南部的嫩江、松花江一带。这不仅方便了统一治理,阻避了“罗刹”的侵扰。同时,人民迁居到安静稳定的地区生活,不再遭受常年迁徙之苦,促进经济生产,生活得到保证,每年的进贡也得到了保证。迁移屯居的人民,经历过常年迁徙之苦,不想再受此磨难,他们齐心协力,共同阻击再犯的侵略军。

为日后有利阻击沙皇俄国军队,取得最终胜利打下了群众基础,筑起了坚固的“城池”。

这样,俄国人的口粮顿时全部断绝。由于他们没有存粮,因此不可能在黑龙江久留。

3.设立昂邦章京

在釆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清朝政府还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管理。将原来由盛京昂邦章京管辖之内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等在内的地区划为单独的行政单位,并在原来的宁古塔都统之上,增设了宁古塔昂邦章京。

“流放宁古塔”并非艺术虚构:在这场战斗中,该地驻军建大功

1653年6月,确定在宁古塔设立昂邦章京,其助手仍然设梅勒章京,统理黑龙江事务,是镇守东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提升驻守于盛京的梅勒章京沙尔虎达为首任宁古塔昂邦章京。统一管理宁古塔地区的居民,并探索沙皇俄国的动向,保障东北屏障,得以稳定边疆。

清朝政府加强了黑龙江流域的防御建设,迀民管制之策和昂邦章京的设立,有利于稳定北方边疆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抗击沙皇俄国的再次入侵提供了政治与经济基础。这些顺应民心的措施有利于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敌,为抗击沙皇俄国的再次入侵打好了群众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