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2020-01-28 18:30:10 暂无 阅读:1682 评论:0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旋即襄樊之战就打响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在襄樊之战开始前还穿插了不少情节,如司马献计、孙权求亲等,同时也明确说明了关羽北伐进攻樊城是受刘备、诸葛亮的官诰,目的是为了瓦解曹魏和东吴联合攻打荆州的谋略。但在历史上,对于襄樊之战的起因并未像小说这样交待的十分清楚,由此也引发了诸多对襄樊之战起因的探讨。本篇笔者就将对比小说与历史就襄樊之战起因的描述和记载,同时也将列举历史学者对襄樊之战起因的不同看法,以期全面展示襄樊之战的起因。

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曹操在得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勃然大怒,欲起倾国之兵与刘备决战,后司马懿出班谏阻,并提出联合东吴共同攻击荆州的计策,被曹操采纳。小说中,正是由于司马懿的谋略,才促使之后曹魏、东吴、西蜀三家出现一系列的动作。但在历史上,并未有记载司马懿此时向曹操献计(后续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欲迁都,此时司马懿的谏阻则于史有载),小说特地将司马懿安排在这样的位置上,其目的大抵也是为了后续突显司马懿的谋略而埋下伏笔。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小说中,曹操在采纳了司马懿的谋略后,派遣满宠出使东吴,孙权一面以礼相待,一面与众谋臣商议后决定打探关羽动静之后再做计较。诸葛瑾建议孙权向关羽求亲,若关羽应允,则协力破曹,若关羽不许,则联合曹操。后诸葛瑾为使前往荆州为孙权求亲遭关羽严词拒绝,一度狼狈返回东吴。历史上,孙权也确曾向关羽求亲而遭到拒绝,《三国志关羽传》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只不过,历史上并未说明求亲一事是诸葛瑾的建议并由其担任使者。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小说中,孙权求亲遭拒后,便与众谋臣商议攻取荆州,但步骘指出曹魏此谋实为嫁祸东吴而从中取利,建议孙权修书让曹操令曹仁从旱路先行起兵,东吴从旁协助(历史上并未见步骘此时有此论)。曹操收到消息即令曹仁商议动兵。此事被刘备和诸葛亮所知,即出现了前文所述诸葛亮建议送官诰与关羽,令其起兵先取樊城,使敌军胆寒,以此瓦解曹魏和东吴的谋略。

综上所述,小说中关羽之所以发动襄樊之战,直接原因是受到了刘备、诸葛亮的官诰,而刘备、诸葛亮之所以让关羽先取樊城,是因为曹魏和东吴准备合谋攻打荆州,而曹魏方面提出与东吴合谋的始作俑者则是司马懿。由此看,小说中襄樊之战的起因虽然复杂,但线索还是十分清晰的,虽然期间的孙权求亲情节有一定历史依据,但诸如江东众谋臣(如诸葛瑾、步骘)的建议以及司马懿在此时联合东吴的谋略均不见于历史记载,是为小说所虚构的情节。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小说给予了自己对襄樊之战起因的解释,但历史上对襄樊之战的起因记载并不详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究竟是由哪一方先行发动了襄樊之战,有不同的记载。

《三国志 关羽传》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这里很明显,是由刘备集团主动发起战役。此外,《资治通鉴》也有记载“羽自率众攻曹仁于樊”,佐证是由刘备集团发起战役。而《三国志于禁传》则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从此处表述看,则倾向于曹魏集团先行发起战役,此外,《三国志 武帝纪》和《三国志 徐晃传》中也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的表述,佐证是曹魏集团先行发起战役。张作耀先生认为:“根据当时的情势看,曹操刚从汉中撤兵回到长安,孙权正调动兵马戍驻淮南,谋攻合肥,刘备、关羽士气正盛,曹操在战略上暂取守势。因此,战争不可能是曹操主动发动的”。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二是关羽的军事行动是否有成都方面的授意?

这里历史记载模糊,学者们也有不同观点。张作耀先生认为成都方面是“授命关羽,出击曹军”,同时关羽是“遵照刘备、诸葛亮的总战略,向曹操的军队发动了进攻”。何兹全先生则认为“关羽进攻襄阳、樊城,似乎预先没有和刘备、诸葛亮商讨”,而《三国志》中也确乎没有成都方面授意的记载。易中天先生指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史书不该漏记,因此只能理解为关羽的自作主张。不过,刘备没有授权或授意,也没有反对。如果反对,历史上也应该有记载。如果坚决反对,关羽就不会再打。看来,刘备当时的态度,是听之任之,或者默许,甚至赞成”。

那么,综合上述观点来看,关羽或者说成都方面(刘备)授意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目的何在?

武圣关羽北伐曹操,谁才是幕后谋划者?刘备诸葛亮或有动机!

吕思勉先生认为是为了配合刘备当时在汉中的行动,即“命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而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诸葛亮初见刘备时为备所画之策也,当备取汉中时,固未足以语此,然逐利之兵,亦宜同时并出,首尾相应,故刘备之兵未还,关羽之师起矣”,但从时间上看,如果真的是为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关羽的起兵似乎太晚了些,易中天先生就指出“刘备进军汉中,是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斩夏侯渊于定军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操进临汉中,是在这年三月,五月即撤兵退回长安。如果关羽此战是为了牵制曹操,为什么不早动手?等到七月,刘备早就据有汉中,都已经自称汉中王了,再来进攻襄樊,岂非多此一举”。故而何兹全先生认为襄樊之战是在一个不是时机的时候的以此军事冒险”,因为“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刚刚击斩夏侯渊取得汉中。七月,称汉中王。对刘备来说,这时正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此外,关羽此时的出击也不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时机,因为“诸葛亮的设想说的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两路出兵,形成夹击形势。而关羽的出兵,则只是一路”。

总结上述的观点,在笔者看来,历史上襄樊之战的起因大抵即刘备集团内部在汉中之战胜利后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存在轻敌思想,所以作出了误判,任由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与历史不同,小说的主旨是拥刘贬曹,故而在描述襄樊之战的起因上,则特别说明是为瓦解曹魏和东吴联合攻打荆州的谋略而先发制人。

主要参考资料

张作耀:《刘备传》

何兹全:《三国史》

易中天:《品三国》

吕思勉:《吕思勉讲三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