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2020-02-15 18:23:07 暂无 阅读:981 评论:0

导语

公元626年,也就是唐王朝刚刚建立的第九个年头,宫廷内部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的北门(也就是玄武门)设下了伏兵,一场牵连数百条人命的政变开始了。

这场发生在两个儿子之间的政治斗争唐高祖李渊早所洞察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互相残杀,这位叱诧风云,老谋深算,深沉世故的老牌政治家李渊颇费踌躇,不知所措。两边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打了那边自己的心都会痛。迫于无奈李渊选择了看似无为,实则中立的态度。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玄武门之变插图

李渊采取中立的态度,尽量的平衡两个儿子之间的实力,以缓和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但是并没有达到李渊想要的效果,并且还与理想中的结果背道而驰。今天笔者就从李渊的"平衡"政策入手,浅谈玄武门之变是如何酿成的。一、玄武门之变的开端

李建成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子,为唐朝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晋阳起兵可以说是打响了李渊反隋的第一枪,而这场战争正是李建成所带领的。

至于李渊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不多,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被自己的儿子逼下位。但是李渊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隋朝末年社会崩裂,李渊便产生了反隋的意愿。大业九年,李渊借着督运粮草的机会路过涿君,便和当时的望族宇文士及密谋造反。

李渊这个人生性谨慎,在谋反这件事情上,对于出身于陇关军贵族的他来讲是信不过任何外人的。因此25岁的亲儿子李建成就成了李渊的左右手,遇到军国大事李渊也总是先向李建成征求意见。李建成也没让李渊失望,打下了著名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等等。可以说李建成在李渊的整个造反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唐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李建成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协助李渊处理政务,把全国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贵为皇子的李建成

后来李渊册封太子,按照中国古代的习俗,皇位由嫡长子继承,李建成凭借其嫡长子的身份和建国前后所立下的一系列功劳,成功的被李渊册封为皇太子。本来李建成可以稳稳的继承皇位的,但是李世民的日益强大威胁到了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

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真实的历史确实是这样的。李渊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入为宰相,出为元帅,可以说他的功劳并不亚于李建成,并且李建成打下来的很多胜仗还是在李世民的谋略下才获胜的,由此不难看出李世民在谋略上要远胜于李建成。

之前看电视剧《隋唐演义》,里面的秦王李世民就是体贴百姓,为人和善,其实真实中的李世民亦是如此。李世民在早年的征战中就凭借个人的魅力招募了一大批的谋士和良将,到了建国后李世民身边更是人才济济,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团。而李世民的强大对于已经贵为皇太子的李建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他已经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胁了。

此时另一个人从中看到甜头了,这个人就是齐王李元吉。这个人的势力远不及太子和秦王,但是他也想从其中分一杯羹,争夺皇太子的位置。李元吉这个人脑子灵活,他明白李建成的谋略差秦王差的远,于是便想主动向李建成示好,借着李建成的手去灭李世民,而后再除掉李建成就宛如囊中之物。

之后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人在动机不同,初目标相同的的计划中勾结了起来。两个人为了除掉李世民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外结小人,内连后宫,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对付李世民身上。二、李世民把玄武门之变推向..

李世民虽然说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是他并不是无意君位的。公元621年,李世民担任大元帅在洛阳征战王世充。在闲暇时间李世民和他手下的谋士房玄龄一块去拜访了一名叫王知远的道士。当时王知远就对李世民说了一句话:"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说李世民有当天子命,而李世民听到这话后也是非常的高兴,从那开始他想取代李建成的意愿也越来越大。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

身为皇子的李建成早已经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于是又加紧了对李世民的迫害。"建成、世民和元吉三兄弟随李渊校猎城南 ,李渊无意间令三人比赛骑射 ,建成故意 将病马让于世民 ,旨在借此伤害世民 ,结果使世民险些受损……汝求之一何急邪!"《资治通鉴》

这件事那让李世民平白无故的挨了李渊的训斥并且还有苦说不出,白白吃了一个哑巴亏。由此不难看出,李世民在与皇子李建成的争斗过程中一直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李世民明白,日后要是李建成当上了皇帝,那么他李世民就没有几天好日子过了。为了能够活下去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夺得太子之位。长 孙无 忌 、 房 玄龄 、 杜如 晦 、 尉迟 敬德 、 侯君 集等 日夜固争日 : " 事急矣 ! 若不 行权道 , 社 樱必 危 。 周公 圣人 , 岂无情于骨 肉? 为存社 攫 , 大义 灭亲 。 今大王临机不断 , 坐受屠戮 , 于义 何成 ? 若不 见听 . 无 忌等将窜身草泽 , 不得 居王左 右 。 " 太宗 然其 计 。 六 月三 日 , 密 奏建成 、 元吉 淫 乱后 宫 , 因 自陈曰 : " 臣于 兄弟无 丝毫 所负 , 今欲 杀 臣 , 似为世 充 、 建德 报仇 。 臣 今枉死 , 永违 君亲 , 魂 归地 下 , 实亦 耻见诸贼 。 "《旧唐书》

从上面的记载不难看出李世民已经有所行动。"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可见李世民已经有了杀掉李建成的准备。

李世民到处笼络人心,收纳人才,并且还收买了众多的耳目,甚至连玄武门的守门官员都被李世民给拉拢了过来。可以说李世民做足了充足的准备,最终在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向太子李建成夺嫡的政变。三、李渊的"平衡"政策导致了悲剧的酿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长期的明争暗斗早已经是惊动朝野,但是身为唐高祖的李渊对这场斗争没有明确的表态,始终是不偏不倚。因此我们可以说李渊在面对夺嫡问题上采取了"平衡"政策。这个"平衡"政策的宗旨是他不支持李建成加害李世民,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赞同立李世民为太子。而这个政策的目的却是消除两兄弟之间的矛盾。显然,这个政策中李渊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两难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和事佬。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唐高祖李渊剧照

有人说李渊大可以除去任意一方,全力支持另外一个孩子,保他登上皇位,但这种做法可行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1、 除掉世民保建成

如果李渊继续让李建成..,而除掉李世民,这种做法合理合法、天经地义,但是在对李世民的处置上显然缺乏让人信服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突厥贵族早已经对刚刚建国的大唐虎视眈眈,并且他们已经在渭水处进行驻兵,可以说这是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如果李渊果断的除掉了李世民,那么大唐之内恐怕没有能够领兵前去对抗突厥的人了。假如突厥真的趁虚而入,那么各地的军阀余孽也会顺势而起,到那个时候大唐政权的生死存亡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了。

2、 除掉建成保世民

李建成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子,他的才能和谋略都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最然比着李世民是有一点逊色,但是这也不能作为废除一个开国皇子的理由。如果李建成被废掉,那么李渊就面临着向朝廷内外、向宫府文武官员交代的问题。并且废太子不仅与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相违背,还会招致一些非常大的麻烦。“晋献公以骊姬之故之故废太子,立溪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史记》

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保哪一个孩子,李渊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他所不能承受的。因此,迫于无奈,李渊始终保持着一个中立的态度。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面对两个儿子互相残杀,醉酒后的李渊

公元624年,李渊去宜春县仁智宫避暑。没有李渊的坐镇,李建成可以说是放开了手脚的去整李世民。他私底下派人联络庆州都督杨文干,企图用兵变除掉李世民。但是不久事情就暴漏,杨文干兵变被李渊得知,并且还揪出了幕后的策划李建成。李渊气的火冒三丈,李建成在李渊面前叩头谢罪,承认自己的错误。按道理说遇上兵变这种事,杨文干理应被砍头,而李建成的储君之位理应被废除。但是李渊事后只是责骂了李建成,并没有废掉他储君的位置。

家里面出了这么大的事,自己的两个儿子手足相残。但是李渊不在自己两个儿子身上找原因,反而把这两兄弟不相容的原因归咎给东宫和天策府官属。表面上是对这两个孩子是非常的溺爱。而往更深的层次去看不难发现这是李渊"平衡"政策的本质体现。

甚至在政变的前夕,李渊想的并不是及时的去遏制两个儿子,而是还想用新的"平衡"方法去化解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父亲的苦衷。"观汝兄弟 ,终是不和 ,同在京邑 ,必有忿竞 ,汝还行台 ,居于洛阳 ,自陕以 东 ,悉宜主之。 仍令汝建天子旌旗。"《旧唐书》

这是李渊对李世民所做的安排,根据李渊讲话的意思是想建东西两宫,把大唐的国土分成两半,让李世民居住在洛阳统治陕西以东的地区。

在对李世民的安排上李渊确实运用了"平衡"政策。从客观上讲李渊的"平衡"政策非但没有缓和两兄弟之间的矛盾,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李建成的野心,加剧了李建成对李世民的迫害,为政变的爆发埋下了一个祸根。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现在的玄武门

纵观李渊处理孩子争位这件事情上的手段远不如曹操。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同时又怕日后发生两子夺权这类事情,于是曹操便果断的抑制曹植的势力,杀掉了曹植身边的谋士杨修等人,曹操的这种做法等于是砍掉了曹植的"臂膀"。虽然这一措施有些残忍,但是却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子夺权的发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并且还保住了自己两个孩子的性命。

而李渊面对这种事情却采用了妥协的态度,他处理事情的方式显然没有曹操好。如果李渊也采用曹操的方法,砍掉两个儿子任何一人的"臂膀",那么最后也不会酿成玄武门的悲剧。总结

上文从李渊的"平衡"政策为中心对玄武门之变的原因进行了一个新的阐述。虽然说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之间的争斗,但是如果李渊当初就及时的遏制夺嫡的萌芽,那么手足相残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因此李家两兄弟虽然是玄武门之变的当事人,但是这场悲剧的酿造者非唐高祖李渊莫属。

从李渊采用"平衡"政策的角度出发,浅谈玄武门之变的酿成

玄武门之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夺得天下的李渊竟被两个孩子难住呢?是李渊对两个儿子的爱吧。虽然说父亲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对两个孩子的态度问题上李渊保持着一碗水端平,这也没错。如果放在普通家庭这种方法值得推崇,但是放在皇家,李渊的这种方式就有问题了。皇权无论对于哪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诱人的,因此李渊的调解失败最重要一点原因是他还用普通百姓家的调解方式来处理帝王家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