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2020-03-30 12:24:21 暂无 阅读:907 评论:0

引言《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战争的获胜不仅仅与天时地利有关,还与将领的指挥能力、军纪和士兵的战斗之魂有关。

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四大以少胜多的奇迹,我们耳熟能详的精彩绝伦的淝水之战,是兵力约为1:11的超级悬殊大决战,为后来无数的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战争素材,甚至于将此次战役浓缩精简写入各种著作,流传于世。这些著作几乎都是这样描述的——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集聚90万北方少数民族组成杂牌军队,去围剿东晋王朝大约8万人的精锐,结果出乎意料,临时拉起的杂牌军被东晋精锐杀伤10多万,其余的士兵在慌乱中相互踩踏不战溃败,走向了灭亡。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淝水之战”场景绘画

回顾历史,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更加深入去了解,这一场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不仅仅是一场疯狂的简单的战争奇迹,还暴露出了前秦皇帝统治的鄙陋,更是违背了战争的基本要素,8万人对90多万人的疯狂追杀。我们将目光放在战争开始之前,临时拼凑的九十多万人的军队毫无军事优势,稍微细心比较就会发现,东晋在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远超秦军。方志远教授对这一场战争做出了恰当的评价:“这是一场以强胜弱的战争,不应认为它是以少胜多的战争。”颠覆性结论的内在自洽性分析

方教授为何做出这样“颠覆性”的评价呢?

其实《晋书》中有记载,作战的8万北府军精锐部队,是宰相谢安派出谢玄去众多的军队中精心挑选的,并且对这8万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早早的如同后世著名将领戚继光率领的军队一样,令行禁止、进退有据,将勇兵强。同时,东晋王朝举全国之力,在战争开始之前,宰相谢安立即派兵招募大量北方流民还有各类监狱里的罪犯,组成了35万多人的大军队,并不停训练他们。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谢安画像

回过头来看号称有90万的军队的前秦王朝。一方面他的统治能力并没有将其诺大的统治区域统一,管控能力也稍弱,另一方面对于这一场战争各个民族都不支持。大军还没有拼凑到90万就匆匆忙忙的开始与东晋王朝作战,这个情况下按照先例将部队分为前中后,依次跟东晋王朝厮杀。

事实上了真正到达淝水战场的只有前秦的20万多人的前军,而中军后军30万余人被江北地区的桓冲阻拦住。这一场战争实际上是8万人的东晋部队,在淝水河两岸与前秦20万大军对峙。从人数上来看,前秦大军仍然占尽优势,方教授为何会认为,东晋王朝是以强击弱呢?其中真正的原有就如同我们先前所说,一方面是部队的组织框架和部队的军纪,另一方面就是前秦统治集团内部的鄙陋。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前秦天王苻坚剧照“朱序事件”暴露的统治结构层次性缺陷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历史上最有名的“朱序事件”,这个叫朱序的人在这一场军事对抗中,可以说他决定了这一场战役的走向。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本是东晋王朝的驻边将领,作战勇猛,曾把前秦的先头部队打的抱头鼠窜、狼狈不堪,不久之后他就被苻坚给抓获了,想尽办法让他降秦。由于前秦皇帝苻坚对各个民族的大融合做得最为熟手,所以他对朱序温柔以待,因此朱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北方的重要的财政大臣之一,然而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东晋王朝,他在前秦皇帝苻坚与自己的南方故土的选择中,选择了背叛苻坚。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淝水之战”形势图

这个人就成为了东晋王朝大胜的最关键的因素,这也是前秦皇帝苻坚在非常顺利的统一过程中,有些麻痹大意了,对于想要容纳的敌人来者不拒,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辨别,期待在短时间内用高官厚禄来打动他,这就导致朱序这样的一个暗藏在他集团内部的敌人,随时能在他的背后捅一刀。前秦与东晋军队的鲜明对比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当时双方的军队组织框架。虽说《晋书》记载苻坚有20万人的军队,但是这些人都是临时从各个民族地区抽调禁军部队拼凑而成,是一支配合毫无默契的新军部队,同时各个民族抽调来的禁军之间还存在各种摩擦,军心不齐,他们甚至对于皇帝的弟弟苻融的统帅身份不认同。苻融是一个稳妥作战、作战有策略且稍富有军事才能的人,但是他的年轻与军事才能,不足以驾驭这些常年跟随皇帝出生入死的禁军。这些人啊,觉得这个年轻小伙缺少热血,胆小怕事不敢冲锋在前,他们满脑子都是赶紧打一场胜仗,发一笔横财,这就导致了部队出现了更严重的分裂。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晋书》清代刻本

在这一时期,东晋军队就显现出严明的军队纪律,他们在战场上,每个士兵在嘴里咬一根木棍,不管是渡河还是就地扎营全部都是有条不紊,寂静无声的。在发起冲锋的时候,前队和后队配合的亲密无间。井然有序,撤退的时候前后队迅速转换,最短的时间内撤出战场。那么一支混乱不堪的新军如何能与训练有方、纪律严明的北府军相对抗呢?

联系“朱序事件”,从人数角度探讨“淝水之战”为何是以强胜弱?

▲古代战争场景剧照

不出所料,双方开战后,选择故土的朱序就出来扰乱军心,振臂高呼前军战败大家赶紧后撤,因为军队的纪律松散,排列编制杂乱无序,再加上士兵皆不想打仗就直接逃跑,前面的人一跑,后面不知真相的人就认为前军大败,也就跟着逃跑。就这样,连绵百里的军队迅速分裂瓦解,前面的人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后面的以及更后面的还没有反应过来,本就四散逃跑的士兵开始相互踩踏,还没正式开打,就自损几万人。或许他们起初只是想要稍微后撤,但是无纪律的军队加上将领不善的指挥,自然就丧失了作战能力。90万的拼凑的军队如同土鸡瓦狗一般,在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沉着冷静的8万北府军的进攻下顷刻间分崩离析。结语不得不说,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才是一支好的军队,一支好的军队既需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也同样需要排除别有用心者的干扰。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

《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