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2020-05-12 06:34:32 暂无 阅读:1428 评论:0

导语: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经济重心转移,到宋代基本转移完成。给江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注入了文学的生机与活力。有人统计过,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本,来自江浙沪地区的作者就占了半数以上,古代包括了陆游、贺知章、骆宾王、龚自珍,近代有郁达夫、徐志摩、鲁、朱自清等。宋代时,得益于经济中心和后来的政治中心,来自浙江地区的诗词更是独领风骚。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江西

然而,不能小看的是,在更南端的江西,也有着享誉当时宋代文坛的"江西诗派"。他们继承杜甫的写作手法,并创立了"山谷体"、"后山体"、"简斋体"。江西有着不输于钱塘江的鄱阳湖、赣江,孕育了别样的文学特色。难怪前朝的王勃在滕王阁上,望着滚滚东去的赣江,抒发着"人杰地灵"、"钟灵毓秀"。黄庭坚创立诗派,发明"山谷体"

现在我们对江西的印象,大多是江西某某孩子还没有到18,本是在各种金卷中奋笔疾书的时候,已经去了名牌大学攻读,就近的,拿笔者认识的江西人,同笔者一样年纪的人已经是笔者的师兄师姐。一千年前的江西人黄庭坚也不例外,他童稚时候就将许多的诗词牢记于心,他的舅舅过来提问他,没有什么是不知道的,舅舅觉得他是难得一见的奇才。六岁的时候,还是牙牙学语时期,黄庭坚已经看透了远在京城的世事,写下一句牧童诗,抒发了朝廷的官员无论怎样地争斗,还是斗不过在庙堂之上的天子"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黄庭坚

与古代寻常的书生一样,黄庭坚进京赶考,考取功名,在宋代官僚体系中谋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然而,和寻常书生不同的是,他的文章,得到了苏轼的赏识,苏轼反复端详了他的文章,甚是欣喜,好久都没有读过文笔这么优美的文章了。"优美"这一词已经不能用在这里了,应该用"鹤立鸡群",独自绽放在千千万万首古诗词中,卓然不群、清新脱俗。得到了名人的赏识,黄庭坚的名气一下子响遍祖国大江南北。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黄庭坚也是书法大家

古代为官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贬谪时期,有的贬谪后飞黄腾达、悟出人生的真理,有的抑郁愤懑,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下郁郁而终,完成不了自己人生的追求。黄庭坚属于后者,经多次的贬谪,一代英才客死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但是,他创建的"山谷体"却是当朝无数诗人骚客争相模仿的诗词体裁,甚至影响到了南宋诗词的创作。

黄庭坚的"山谷体"并不是说他描写的都是山谷,他自己称自己为"山谷道人",创立的写作风骨,自然也叫"山谷体"了。黄庭坚写诗的方法,注重于每一个字词都以完美干练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还擅长加入典故。他吸收了杜甫诗的优点,继承了韩愈写文章的观点"要让每一个字都有每一个字的用处"。行文间,普普通通词的搭配竟创造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且字里行间有种辽阔悠远的意境"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描写风格较为硬朗,是很难想象是出自,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南部的诗人创作。诗人走到荷花之间,不仅仅是描写到菡萏的娇媚,还有远处的白云、天边的霞"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诗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过于生硬、奇怪。有些地方过渡地很不自然。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黄庭坚像

晚年的黄庭坚,追求的是人世间弥留的宁静,风格较青年时代柔和了不少。例如著名的诗,描写他不服老的《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重阳到来,自己也不知不觉老了,心中那团火未曾熄灭,如同谢灵运、谢瞻在重阳节的戏马台即兴赋诗,即使"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的时候也无法阻挡他的兴趣。他头戴菊花和友人畅快痛饮,好一个风流!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精气神!陈师道的"后山体"

陈师道是江苏徐州人,他曾经跟随黄庭坚学习诗词歌赋,后世将他列作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杜甫。陈师道有着士大夫的素养,一生清贫,却未曾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得到文学泰斗曾巩的赏识,立即跟随到门下学习;偶然间习得黄庭坚的"山谷体",爱不释手,马上找到黄庭坚请教,书写出来的诗句,黄庭坚自愧不如,认为陈师道才是更像杜甫写作风格的人。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陈师道

陈师道他一生对做官这件事不感兴趣。他的祖父是盐铁副使,被追赠为工部侍郎;他爸爸也担任过国子博士。然而到陈师道这一代,祖辈父辈能给他依靠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后来父亲官场上的不如意,整个家庭由盛转衰,陈师道也对当时流行的建功立业失去兴趣。王安石看中他的才华,想将他收纳到自己的党羽之下,被"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绝。

而后来到颍州的时候碰见苏轼,苏轼惊叹于他的才学,也想收纳他,陈师道再一次拒绝。苏轼这个人很爱才,给了陈师道一定的指导,教导他怎样可以妙笔生花。这次换来的恶果是,苏东坡被弹劾,毫不相关的陈师道也一起倒霉,只能回到自己的寒舍默默完成自己的文学研究。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是陈师道杜撰的,论述杜甫所在时代、现在宋代时代人们对于杜甫诗的感悟、作者自身对当时名家写作特点的点评。原来有三卷,现在仅仅只有一卷,而陆游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像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因为后面出现了陈师道去世之后的事情。不论如何,这本书也明确表现出杜甫诗的作用,就拿杜牧相比,"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而子美才用一句,语益工,曰"千崖秋气高"也。"体现同样叙述一个景点,杜甫更加工于练字,值得后世的人效仿。

陈师道的诗更大程度上接近杜甫的口吻,拿杜甫《羌村三首 其三》的"歌罢仰天叹,四周泪纵横"和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有人问,这里哪里可以看出有致敬杜甫的痕迹呢?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杜甫

我们知道,杜甫善于运用诗句描写当时的时事,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而他的诗,从"沉郁顿挫",但是,得益于他是当时的"时事评论员",他的写作手法在宋代赋予了新的意义----"脱胎换骨"、"字字珠玑",江西诗派认为,杜甫的每一句诗的每一个字在全篇中都是恰到好处地展现。从现在的话说,每一个字都干货满满,不带人任何的废话。从创始人黄庭坚的小试牛刀,到陈师道的摸清门路,诗体更加的朴拙瘦硬。江西诗派有了全新的发展。陈与义和"简斋体"

笔者常常将陈与义和陈子昂弄混,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其实两个都是不同在一个朝代的。为什么笔者会这么想?或许他们都擅长写诗吧!然而,陈子昂擅长七言,陈与义擅长七律,还是不一样的。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陈与义

陈与义,是经历过靖康之变的人,看见中原沦陷,他只能跟着大部队迁徙,心中收复的信念久久不能平息。当时正直新生政权建立,前朝的皇帝、妃子还在敌人的掌控下,朝廷有一股收复中原的氛围涌动,直至丞相提出来。平时少言、谦虚的陈与义也委婉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宋高宗却不怎么想,若是将前朝的皇帝接回来,那我现在的政权怎么办?表面上赞成陈与义的观点,但是不予以采纳。陈与义很失望,带着自己的不满、悲愤郁郁寡欢、撒手人寰,去世时年仅49岁。

师承杜甫,于宋代绽放—江西诗派的文学历史成就

靖康之变

陈与义早在北宋的时候,就崇拜黄庭坚、陈师道等的写作手法,主动将自己的文笔往杜甫上面靠,体现在七律诗中。相对于陈师道的含蓄,陈与义诗词更深一步体现对杜甫的崇拜。例如《登岳阳楼二首》中的一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就致意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比如陈与义的"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对应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为什么叫"简斋体"呢?陈与义创作诗句,发掘了杜甫有些诗句注重意境、注重白描,以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吸收了这种描写风格,为江西诗派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结语:从江西诗派发展中,我们看到,他们三个除了模仿杜甫,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悟。我们也窥见了三位诗人或多或少糅杂着自己的人生的经历,或是和平年代的贬谪、升官;或是醉心于学术的严谨;或是经历朝代之交,自己的力量不能扭转市局的无奈……林林总总,成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自己郑重名字的诗派。

这里也告诉我们,前人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糟粕,只要我们好好去利用。像我们传统意义上了解的杜甫,总是忧国忧民,从自己草堂吹走的茅草这件事,就拓展到社会,希望人人都能住上好的房子;而没有深层挖掘,杜甫写诗养就的意识形态,这句诗我们用什么方式写、那句诗又用什么方式写。江西诗派代替我们,以敏锐的视角,体会"诗圣"写作特色,开辟学习古人的新天地。

参考资料

《山谷词》黄庭坚

《后山诗集》陈师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