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不带兵打仗,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古代这是一类什么人

2020-10-19 08:44:30 未知 阅读:892 评论:0

在古代,不带领打仗,却立下大功的特殊将军非常多。有一类人,就是专门干这个的。这一类人,我们称他们为军师。

从古至今的军师特别多,比如曹刿、子贡、墨子、孙膑、张良、郭嘉、刘伯温等等,都是军师。而且古代的各种演义小说中,在某个军队里,必然出现一个军师。比如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水浒传》里的吴用等等。

不带兵打仗,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古代这是一类什么人

(军师吴用)

军师在古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作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邦在建国后,对他最重要的三大功臣有一个评价,同时也是一个排位。在这个排位中,他把张良排在第一位,把萧何排在第二位,把韩信排在第三位。显然,在他的心目中,作为军师的张良就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二位的也不是亲自上战场带兵打仗的韩信,而是负责粮草押运的萧何。古代也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也是把负责粮草征集的人,排在带兵打仗的人之前的。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战争,是没有军师这个群体的。在奴隶社会,打仗是贵族的事情,是一种荣耀和尊严的象征。而且那时候打仗,也都是摆开阵势对冲。谁能经受住冲击,谁就能够取胜。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一个群体在这时候强力崛起,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世界。这一个群体,就是“士”。士这个群体,本身不是贵族,是没有爵位的。不过他们是读书人,是有智慧的人,是掌握了知识文化的人。他们也就依靠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文化,改变着世界的格局。

他们对当时世界的改变,主要是三方面的:一是思想上的改变,从观念上改变人。比如孔子、老子这样的思想家。二是政治上的改变,这一类人是非常多的,并由此衍生出了政治家这样一个群体,比如苏秦、张仪等等。三是军事上的改变,比如曹刿、墨子、孙膑等等。

不带兵打仗,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古代这是一类什么人

(孙膑)

曹刿依靠对战场心理的判断,懂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在气势上打时间差,用己方强大的气势打败对方衰败的气势。墨子利用自己对军事器械的熟悉程度,在军事推演中战胜了公孙班,让公孙班不敢再进攻宋国。孙膑则充分利用排兵布阵打运动战和心理战,在这一系列复杂战术的组合下,打败了庞涓。

可以说,这一类人虽然并没有带兵上战场,但是他们却成为战场胜败的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士这个群体中,就分化出了“军师”这样一种亚群体。这个亚群体,成为战场作战的第一要素。

那么,军师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让自己成为战场上的第一要素呢?

一、有很强的大局观。

这一点,是军师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说,作为军师的这个人,必须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来看问题。首先他应该对古今历史有深入的了解,知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古代同类事件的处理办法。其次,他对当下形势有一个全面的判断。对战争双方的诉求、实力、心理、性格各方面,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因为储备了这些知识,因此,好的军师,一般都有一个很强的大局观,他对天下大势看得非常清楚,于是他就可以进行战略布局。

比如诸葛亮在见刘备的时候,在隆中对的时候,就给了刘备一个很好的布局。这个布局让原先东奔西跑的刘备,一下就有了方向,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努力。而最终,刘备确实也是按照这个布局,来打造他的争霸版图的,而且是成功的。

不带兵打仗,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古代这是一类什么人

(诸葛亮)

二、能很好把握时机。

好的军师,都是有敏锐的洞察力的,能够很好地把握时机。

比如朱升和刘伯温,一个告诉了朱元璋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个告诉朱元璋应该顺应天命“称王”。这两个人的话,看起来是相反的,实际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因为看清楚了天下大势,并且看清楚了时机,并且要求君王在恰当的时机出击,因而也就在正确的时间里,做了正确的事情。

三、能够进行运动作战。

所有的军师,之所以不带兵,也能打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会调动士兵,进行大的布局,从而运动作战。

尤其是孙膑这个军师,他在和庞涓作战的时候,先是围魏救赵,把庞涓的军队调动起来回救,接着在半路上设下埋伏痛击。然后又假装败退,把敌人引进埋伏圈打击,可以说完全把敌人调动了起来。正是有这样的调动,最终孙膑才彻底打败庞涓。

可以说,这就是军师,虽然不会带兵打仗,却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