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2020-10-22 16:41:23 未知 阅读:714 评论:0

杨家将的英雄故事,早在北宋中叶就已经在民间开始流传。北宋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敢”。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南宋时,民间艺人把它编成话本;到了元代,又以杂剧形式出现。明中时以后,民间文学家又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再创造、把它改编成历史演义小说,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和纪振伦的《杨家府通俗演义》相继问世,使杨家将的故事有了初步定型,同时也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原北汉将领杨业(杨老令公)在宋将潘美(潘仁美)攻打太原城的战斗中,射中潘美一箭,再加之杨七郎在擂台比武中打死了潘美之子,因而,潘美一直忌恨杨氏父子,公报私仇。最终使杨业陷于两狼山辽军重围之中,杨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碰李陵碑而死。这一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故事毕竟不能代替历史。

史书记述:自杨业父子归顺宋太宗以后,太宗鉴于杨业

“老于边事,洞晓敌情”,

就任命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兼三交(今太原市北)驻泊兵马部署(前线指挥官),归三交都部署(边防军总司令)藩美指挥。二人负责山西雁门关一线宋辽边境的守卫之事,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并没有发生什么矛盾纠葛。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下令分东、西、中三路出兵攻辽,约定最后会师幽州(今北京),并指定播美为西路主将,杨业为副。在北伐中,杨业屡立战功,出兵仅两个月就收复了云(今大同)、应(今应县)、朔(今朔县)等四州.兵锋直抵桑乾河。可是,由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在岐沟(今涿县西南)吃了败仗;中路军闻讯,不战而溃。宋太宗急令新收复的四州官民内迁代州,由潘美、杨业负责掩护。

辽将闻宋军后撤,迅速集中十万精兵乘势进攻。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杨业建议潘美釆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出兵应州,乘辽军掉头应战,兵力分散之际,聚歼其部分精锐,借以掩护云、朔两州人民安全南迁。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由于潘美和监军王侁嫉妒杨业,阴谋搞垮杨业的部队,坚持命令杨业出兵雁门、收复寰州。甚至王侁用激将法刺激杨业说:

“将军平日号称无敌,如今碰上敌兵,你却不肯接战,莫非是别有用心吗?”

杨业无奈,只好点令本部人马攻打朔州。临行前,他和潘美约好,预先派一千名弓弩手埋伏在陈家谷口(今朔县南)的两侧,等他把辽兵引到谷口,左右夹攻,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杨业率少数人马和辽军从拂晓战至黄昏,果然把辽兵引到陈家谷口,但此时潘美和王优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知大势已去,返身死战,拼命冲杀。然而,由于众寡过于悬珠,宋军伤亡惨重,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七十三岁老将王费都壮烈牺牲。杨业本人身带数十处创伤,仍坚持战斗,最后,因战马重伤,不能行动,在朔县附近的狼牙村被辽军俘获。《东都事略·杨业传》记载杨业慨叹地说:

“业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

于是绝食三日而死。事后,宋太宗削去潘美三个虚衔,把王侁革职以示处分。

还原“杨令公”杨业之死真相,潘仁美虽有罪,但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从以上史料而言,逼杨业于死路的“奸臣”,总指挥潘美罪责难逃,但更重要的罪魁应该是凌驾于总指挥之上的监军王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