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宋贤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2020-12-23 12:42:10 未知 阅读:1856 评论:0

南宋贤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南宋贤臣: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

赵鼎于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出知建康、洪州。绍兴年间,两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知绍兴府、泉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认为秦桧一定要杀自己,于是绝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赵鼎四岁丧父,由其母抚育长大,自小便通晓经史子集。宋高宗即位后,赵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据说,当时有一位隐逸的道士擅长相面,在汴京游玩时,偶然碰见赵鼎,见赵鼎神情俊朗,气色殊绝,不由脱口而呼“中兴名相”,过了几日,再次与赵鼎邂逅,道士留言“吉阳相逢”。果然,五年后赵鼎被罢相,贬往吉阳,再遇道士,此人诡异的一笑,问赵鼎“可曾想起昔日留言乎?”

道士虽善于相面,却没有教授赵鼎避祸之法。其实,保住荣华富贵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与秦桧沆瀣一气,可依赵鼎嫉恶如仇、耿直狷介个性,绝不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早在赵鼎任郎官时,初出茅庐的赵鼎就干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南宋两大中兴名将刘光世和韩世忠起了内讧,刘的部将王德一气之下擅杀了韩世忠手下大将,韩世忠大怒之下率兵攻取了建康府邸,眼见同室操戈的内战一触即发,面对骄兵悍将独霸一方的地方实力派军阀,朝廷上下一片喑哑,没人敢碰这个烫手的山芋。

面对谁都得罪不起的现状,宋高宗也骑墙观望,幻想息事宁人。这时,赵鼎却大义凛然的站了出来,他上书宋高宗:“王德率兵在外,毫无顾忌地擅杀大将,如果这样做都不予惩治,国家哪里还有什么尊严?”高宗一看有人出头,大喜过望,马上就把这件棘手的事情交给赵鼎处置,赵鼎马上依照国家法律拘捕了王德,严加审讯,同时请求下诏,切责韩世忠纵兵掳掠,将违纪的将领交给有司依例治罪,正是因为赵鼎的明察秋毫和当机立断,掐灭了南宋一次有可能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内乱,诸将从此肃然。

赵鼎担任左相后,有一天上朝时,发现宫人自外移植翠竹于禁中,奏完事后,急忙赶到事发地,却见一处工地上人声鼎沸,匠人们热火朝天在大兴土木。赵鼎询问:“此处是谁在负责?”对曰“内侍黄彦节。”赵鼎马上招来黄彦节责骂,“昔日艮岳花石,招致亡国之忧,都是你们这帮小人一味奉上所为,如今还想重蹈覆辙吗?”说完下令驱散匠人,撤除工地。黄彦节灰溜溜的跑到高宗处去告状。第二天,赵鼎上朝言明此事。高宗只得打哈哈,“爱卿呀,我偶见皇宫内有处空地,就想栽种一些竹子,并非是要修建御花园,你能如此防微杜渐,足见忠心,以后再有这种事,不必顾忌我的感受,放手去做吧。”

还有一次,一个户部官员为了巴结宋高宗,给宫中送了许多钱,不曾想被赵鼎发现了,赵鼎马上把这位官员叫到相府,严加指责,批评他不该耗费民脂民膏供皇宫禁内享用,这样与国家法度不合,批评完后,赵鼎还想追回这笔钱。第二天,赵鼎询问高宗“是不是有人送钱给宫中了?”高宗尴尬的笑了笑说“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是我要求的。”赵鼎说“此人不该送钱,陛下更不应该要钱?”高宗说“能不能下不为例呀?”赵鼎说“此风一开,后患无穷,陛下还是把钱拿出来吧。”眼见到嘴的肥肉就这样被赵鼎要了回去,高宗肉疼之下却也无可奈何的归还了这笔钱。赵鼎坚持把送钱的官员调往了外地。宋朝的皇帝想私用国库的钱居然这么困难,这就是宋朝独有的相权与君权的制衡。

秦桧能够迅速上位,并且执掌国家大权,直到后来一手遮天,赵鼎有失察之明,所用非人,也给自己最终招致了厄运。起初,南宋高宗朝文有赵鼎,武有张浚,短暂似有中兴迹象。张浚认为秦桧可堪大任,于是一路保荐,赵鼎也认为秦桧是个人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应该大胆提拔重用后起之秀,秦桧一路绿灯,逐渐掌握了权力,秦桧这个人心机很深,阳奉阴违,等到张浚和赵鼎发现秦桧不是一路人时,再想拔除这颗钉子时,发现已经无力回天了。

就在张浚和赵鼎私下商量着一起弹劾秦桧时,还没等他们把奏章写好,秦桧已经私下里得知了这个消息,赶紧先下手为强,弹劾张浚和赵鼎,张浚有军事上的失误,而赵鼎则被秦党中人雪片似的奏章造谣有贪贿行为。宋高宗此时正宠信秦桧,更重要的是秦桧喜欢给高宗挠政治痒痒,高宗既舒服又受用,再加上赵鼎数次拂逆高宗意志,尤以反对议和,最招忌恨,高宗早就见赵鼎不顺眼了,结果,张浚无奈之下请求辞职,而赵鼎则有旨贬往泉州任知州。

史载,赵鼎被贬,就在他即将启程乘船南下时,秦桧假惺惺的备好酒席礼品为赵鼎饯行,由此可见,秦桧真是奸滑似水,孰不知,他正是赵鼎被贬的罪魁祸首。秦桧在码头边上的小亭内排列好酒席,长身伫立恭迎赵鼎,赵鼎只是淡淡的一揖而别,返身登上客船。秦桧高声而言“我得旨为公饯行?为何不稍留片刻?”赵鼎傲然回复“道不同不相为谋,留下有何意义?”遂喝令船家启程。秦桧悻悻让下人收拾筵席,遥望赵鼎高声喊道“桧是好意”,赵鼎的船只渐渐掩没在暮色之中。

赵鼎此后一贬再贬,先是谪居兴化军,后被迁往更加偏僻荒野的漳州、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间,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后来,又被移居吉阳军,面对秦党中人中丞詹大方,必欲置其死地的诬告受贿,赵鼎上书言志“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到奏章后,不无折服的赞道“这个老头一生不屈不挠,都到了这个境地了,还是像以前那样的倔强啊。”

赵鼎最后的时光甚是凄凉,在吉阳所在之地,门人故吏知道赵鼎得罪了权倾朝野的秦桧,谁都怕引火上身,因此都不上门拜谒,只有当时驻扎在广东境内的将领张宗元,派遣手下渡海赠粮救济。赵鼎生前曾经对儿子赵汾说“秦桧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杀我而后快,我不死,一家人都活不了,我死了,你们才会安然无恙。”于是滴米未沾,绝食数日而死。可惜了一代名臣最终为秦桧威逼绝食而死。只是赵鼎没有想到,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秦桧末年对待良善之辈大开杀戒,赵鼎子赵汾也被下狱,受尽折磨,奄奄一息,亏了生命顽强,挺到了秦桧翘腿身死的那一天,才算勉强存活了下来。

宋孝宗即位后,追赐赵鼎谥号为忠简,封为太傅,追封为丰国公。后来,史家所论认为南宋中兴贤明宰相,以赵鼎为首。赵鼎是南宋朝廷中,又一位一生并未屈服于奸相秦桧手下的忠臣,历史上幸亏有这些知荣辱,敢于以身死抗争的名臣,才让后人的是非观念如此清晰可循。

赵鼎还是一位大词人,“其词婉媚,不减《花间集》”如这首《点绛唇·春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婉而不弱,约而不晦,耐人寻味。

(本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