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怎样的公共雕塑才能匹配现代化都市

2018-10-14 02:13:15 网络整理 阅读:90 评论:0

怎样的公共雕塑才能匹配现代化都市

梁志钦收藏周刊记者

近年来,广州城市雕塑面貌渐渐出现了另一种气象,涌现了一批既有别于传统学院派雕塑,也有别于流行当代艺术的公共雕塑艺术。这批公共雕塑作品摒弃了前者对造型的客观依赖,不再局限在对象的自然形态特征;也没有后者那种反讽、揶揄甚至批判的特质,而是被抽象成了属于空间艺术特有的线条符号,这一点跟亨利·摩尔的具象表现雕塑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日前,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奥德克劳斯(Aude de Kerry"s)走访广州后,如此评价这些作品:“艺术语言单纯,作品精神让人震撼,他是真正的空间大师。通过他的作品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可以说是将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进行了很精确的结合。在文化艺术焦虑的大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是与全球化媚俗艺术背道而驰。”

这里说的他,正是暨南大学教授,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曾振伟。目前,他的多件作品已经与广州地标建筑相互映衬,互为一体。例如广州西塔下的《未来之门》、财富广场的《百鸟归巢》等。

去年,曾振伟以“快乐人”为主题的展览正式亮相威尼斯。16组“曾式快乐人”占领280平方米的展厅,不同于常规架上雕塑一味置于架上的展现方式,展览现场的作品或在墙上激昂攀爬;或从地面冲出在空中,欢乐追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曾式快乐人”较曾振伟以往的作品形态表现有所不同,它们或披上了彩色的外衣,黄的、橘红的、红的交织;蓝的、灰的、黑色交织;或被厚厚的染色的纱巾包裹。

曾振伟利用自己最擅长的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对他的“快乐人”进行了二次创作。快乐是一种很阳光的印象,他用..、橘红色、红色来进一步表达;表达忧郁的快乐,他选择一种沉闷的,偏冷色的蓝、灰、黑色这样的色彩来演绎。通过运用色彩,更加直白地与观者进行情绪与情感的交融。这些作品都在进一步地告知观者,表现的快乐其实包含着另一层意义。曾振伟的艺术创作一直以“快乐人”为主体,弱化人的身份,以肢体语言结合色彩心理展现全人类共通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