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京味、中国版的《在路上》

2018-10-14 06:49:23 网络整理 阅读:156 评论:0

【光明书话】

南京味、中国版的《在路上》

——《老杆子》读后

作者:郝庆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细读王晓华先生的新作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长篇小说《老杆子》是一部中国版的《在路上》;无论其思想、内涵的体量,还是其腔调姿态、写作方式,对于中国小说创作和中国当代文坛来说,都有其特殊的贡献。

南京味、中国版的《在路上》

《老杆子》 王晓华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这部书首先在气质上与凯鲁亚克的那部世界名著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调侃、嬉闹、欢乐、劲爆的世俗生活和生命感受,变幻的情绪流动以及对命运无常的绝望反抗,在这部书中随处可见;而那字里行间满溢出来的“混不吝”的玩世做派、“爱谁谁”般满不在乎的生活理念,混合着一种天生的、“南京式”的绝叫,还有那种敢与生活死磕的狠劲杂糅在一起的人间生存状态,这些都与被称为“垮掉一代”经典小说的《在路上》,在精神气质上无不相通、神似,遥相呼应。

《老杆子》的主人公“老杆子”是一个下乡“知青”,但却没有一点20世纪80年代“知青文学”的味道:既不“伤痕”控诉,也不“反思”咀嚼;既没有酸文假醋的卖弄才情,更不会撒娇卖乖地“感谢生活”,而完全是赤裸裸的生活原貌和知青们荷尔蒙爆棚的横冲直撞。他们想的只是玩乐和闹腾,挥霍剩余的青春,寻找被时代磨灭而只能由自己找回的生命存在感。《老杆子》打破了以往所有知青书写的模式,解脱了任何意识形态负担,书写了以“老杆子”为首的一群无知无畏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原生存在的生活志与意识流。

像《在路上》的迪安·莫里亚蒂一样,“老杆子”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到农村插队总不安分。他喜欢打架,民兵营长让他揍得服服帖帖,地痞流氓让他治得不敢轻举妄动;他也喜欢打抱不平,谁被欺负了,他二话不说替人出头。回城之后,更是不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从不走常人的路子,喜欢折腾和冒险,承包鸭厂,倒腾香烟,推牌九、玩虫子、斗蛐蛐他是样样精通,样样失败。他常常迷失自己,迷醉自我,不知道人生目标;他又常常义薄云天,肝胆相照,不断在豪情万丈中找回残存的良知。他做事凭着个人好恶行事,不太计较后果,,有股狠劲,有种不要命的气质,因此成为南京老西门一带的知名人物。当然,他也为此吃尽苦头,受尽折磨。但他还是不改初衷,始终保持着“老杆子”的本色和秉性,到老也不服输、不屈从,硬挺挺活出一个南京“老杆子”的“斜杠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