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棋道中参透人生之道(2)

2018-10-14 06:50:23 网络整理 阅读:198 评论:0

以围棋为题材,以小说为体裁,以具体的棋语、不同的棋手为切入口,将他们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反映棋手的命运,探讨了围棋、人、时代的变化发展。棋语不是在讲围棋知识,而是在讲文化。围棋是储福金笔下中国文化最佳的载体,他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写到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的出现,体现出围棋术语本身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提炼。围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因人而异,受时代局限,但是这一活动却不曾停止过,围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文化主题。象征天圆地方的棋枰上,黑白两色衍生出的无尽变化,蕴藏着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和处世之道,细品值得回味深思。

围棋的竞技性一度风头过剩,掩盖了它在中华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和承载的智慧。围棋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为国争光的竞技,围棋擂台赛打造出了棋圣,当下围棋在中国相对式微,,围棋人口总数在不断增加,普及率却有待增加。棋手的心路、棋路随着时代在变,他们的命运辐射出世纪更迭和一个国家围棋文化的发展脉络,当围棋只是成为考级..项目之一,很容易后发无力,失去本源意义。社会的认可度、重视度和发展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围棋、棋手的命运,小说在文学价值之外,较好地关照了现实意义,以棋写时代,以人为时代呐喊。

储福金深谙围棋之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他以文学的方式呼吁社会对围棋文化的关注,参与对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除了对围棋棋手的刻画,以他们的命运来应对“棋语”、折射中国围棋现实主义史之外,储福金以小说特有的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性,在场景、情节中虚实相生,较好地综合了从文化、哲理、道行上对围棋的把握。小说中对古物、不同材质的围棋、小镇、老街、老楼、屏风等都有细致的描摹,掺杂着人物当时的处境,没有说教之词,处处风骨雅正,以《儒林外史》式的架构完成了对中国围棋命运史的深思,既有文学审美价值,也有社会学价值。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4日 05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