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青花瓷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图文对照详细对照

2018-10-15 11:30:19 网络整理 阅读:184 评论:0

青花瓷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图文对照详细对照

元青花鱼藻纹盘

青花瓷识别中,关于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让许多刚介入收藏者颇感迷惑,因此对这一特征反复解释说明很有必要。元青花瓷断真假,若真正掌握好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会变得相当容易。

元青花瓷的颜料,主要是在进口苏料中会有明显的色素凝聚现象,即积青现象,被称做积青处或积青斑(也有称凝聚斑的,均指此一现象),是伴随着工艺加工烧制环节而发生。这些色素颜料颗粒比一般国产颜料要粗,因此在高温溶融液态和杂质的吸引下,会在画好的颜料图案里聚集,并随温度降低凝缩成一个个比周围蓝色深得多至发黑的斑。这种发黑的斑位置不定,且细看均由更小的小米粒般大小的一粒粒黑点斑组成。由于这些珠状小米粒黑点斑在未聚合时周边界限就相当晕散,因此凝聚后的大黑斑也都呈现晕散模糊发散态。

这种凝聚成大黑斑的状态主要为两种:一是不规则条带状,即一个个珠状小米粒黑点斑紧连成长条带状,且条带或粗或细,边缘晕散模糊。条带整体能看出随图案发生各种方向变化但聚而松散,部分条带因相当晕散或有向下溢并排成密集锯齿状的粒滴痕散,被称做条形流散积青斑,简称条形流散。也有把这种珠状的小米粒黑点斑紧挨相连凝聚成条状黑斑的现象称做串珠现象。

斑状流散则是指一些珠状小米粒黑点斑聚成的更大的团状黑斑,其周围晕散模糊没有明显界限,大多趋圆状,其实是一种更大的点状黑斑,有的也存在溢出流散,被简称为斑状流散。斑状流散一般多存在于笔划末端停止处。

上述两种流散,一种为条形带,一种为圆形带,只是聚成的形状不同而已,性质没什么不同。

在这两种流散的积青斑纹中,有的器物可见积青处有“结晶斑”(一般称“铁斑”)析出,全进口颜料析出的结晶斑会呈现黑、灰黑、灰(或略微带褐)等色;进口料中混入国产料结晶斑颜色会随国产料混入的多少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呈银黑或银灰色,即斑点之上泛有偶然“锡光”(也有称银光的)。二是偏褐色,如蓝褐、灰褐、黄褐、褐色。这是由进口料中含铁多向国产料中含锰多经混合后逐渐演变的必然现象。

当然,这种条形、斑状流散在进口颜料中表现充分,而在国产颜料含得多时,这种现象变弱至不明显。因此,在观察以国产颜料为主的器物时,必须更多地观察其它特征,全面来进行判断才行,这是和观察进口颜料器物有区别的(国产颜料越多,颗粒越趋细,晕散越弱)。

仿品营造假象,在颜料中涂抹出一个个生硬的黑团来充当积青斑,不存在晕流散的效果(颜料太细)。

以下图例:

青花瓷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图文对照详细对照

图1

串珠般聚集的黑点斑、流散、晕散。图1

青花瓷的条形流散和斑状流散图文对照详细对照

图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