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东林党与清朝清流党有什么不同?

2018-11-11 09:50:42 网络整理 阅读:132 评论:0

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晚清时期朝堂上有所谓“清流党”,晚明时期则有鼎鼎大名的“东林党”,这两个党派均是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清誉”的官僚士人集团,也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团体?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下文我们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明朝东林党与清朝清流党有什么不同?

东林书院

所谓“东林党”,是指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以东林书院为阵地的士人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顾宪成与高攀龙为首的学者重修宋儒杨中立主讲的东林书院,并在此讲学。其讲学内容,主要为朱子学与阳明心学。书院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均为3天,讲学之余,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提出了一些改革时政的建议,例如加强军权 、减免商业税、停止矿税的肆意掠夺等。一时间众多具有抱负希望挽救大明政权的官僚和士人聚集于此,东林书院成为江南谈论国事的舆论中心。这些人于是被称为“东林党”。东林党最著名的人物包括顾宪成、赵南星、邹元标,李三才、汪文言等人,这些人直抒胸臆,评点政治。在朝野形成了巨大的势力,也由于政见之争与朝内若干实力针锋相对,所以《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今日之争,始于门户,门户始于东林,东林始于顾宪成”。明清鼎革之后,东林党要人做出了不同的历史抉择,陈名夏、钱谦益等部分东林党人选择入仕清朝,方以智等人则参与抗清活动,不少人因此牺牲殉国。

明朝东林党与清朝清流党有什么不同?

“清流派”官僚

晚清的“清流党”,亦称“清流派”,,一般是指清廷中19世纪中后期直言敢谏的朝官。“清流”最初是指那些职位尊隆、讽谏时政却不参与实际事务的官员。最重要的成员有张之洞、陈宝琛、张佩纶、黄体芳等。虽然他们被称为“清流党”,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严谨的党派,只是其他人对这些“清流”群体的称呼。不过这个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张之洞就曾是“清流砥柱”,后来思想发生转变,成为了洋务派的干将。

明朝东林党与清朝清流党有什么不同?

翁同龢

实际上,这些“清流”对于“洋务”并不熟悉,对于国际形势和西方科技毫不在行,又没有主持军事和外交工作的实际经验,通常只是按照儒家精神和自我臆想批评时政,某些程度上震慑了官场的贪腐之风,但也对近代中国的进步事业带来了很大的阻挠。例如当时的“帝师”翁同龢等人对李鸿章等“洋务派”的近现代化工程屡屡破坏,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光绪帝及其心腹的失势,清流派人物出于各种原因远离京城政治中心,清流派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1.刘军:《东林党议与中国古代清议传统》

2.萧大伟:《张之洞:从“清流砥柱”到“洋务重臣”》

3.杨国强:《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杨培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