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郭翰:诗歌艺术质感与乡土美学

2018-12-18 19:15:47 网络整理 阅读:121 评论:0

诗歌,是一种美学,是灵魂思考和内心感受的外部流露。没有美感的诗歌文字,是称不上真正诗歌艺术。因为诗歌中,不仅具有美感,还具有哲学内涵、情感表达、价值理念呈现等。也就是说,一篇好诗歌,是有型的价值体系和无形的精神语境作为支撑,离开这两个元素,最多算得上是一种文字的情绪体。所以,真正的诗人,一定是有很高的诗语把控和人生价值度量。

郭翰:诗歌艺术质感与乡土美学

(一)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美,同样是一种内心表达。如果没有内心的感受与体验,美的呈现也是不会全面的。从诗歌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该说,像这样的诗句,为什么如此具有影响力,认真细读,认真品味,我们就会发觉,诗人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用诗歌表达内心中,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不管是“强大”还是“细弱”,我们都会看到诗歌在诗人内心中,那种唯美的思路,给予世界的,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震撼力的回馈。

诗歌发展到今天,应该说,经历了上千年,这是诗歌精神的一种最好说明,从《诗经》开始,那时候没有美学之说,没有理论支撑,靠的全部是诗言志,诗言神(虽然没有系统过)。但从《诗经》强大的诗情流露,我们便可以这样理解,诗歌当时在人们内心中的那种高尚和圣洁,没有一种崇拜感,谁能写出那么美好的诗歌。

因此,一些学者提出,现代诗歌没有出路了,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诗歌对于社会,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但不能说诗歌就此中断。几千年一直兴旺发达,谁能保证每个时代,都是诗歌的高峰,那也未必。从《诗经》开始,汉代“乐府”;唐代,近体诗,词;延续宋代,发展到元代成散曲等。这些具有震撼性的诗歌体,在今天的历史上,是不是依然欣欣向荣。只能说,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还需要更加优美的前景去展望,而不是忧心忡忡,最终成为了诗歌脱节的“断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