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孟浩然见李隆基为啥直钻床底(3)

2019-01-14 17:16:48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唉,文人多怪事,不怪不文人,难道这就是“建安风骨”?

其实,老孟同志早年就有用世之志,是一个非常好学上进的乖孩子,才高八斗,但最终却在政治上困顿失意,郁郁不得志,以隐居老巢襄阳而终,故称“孟襄阳”。

原本我们的老孟也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是怎样的世间风刀霜剑把他高高昂起的头颅压低了呢?居然成了比笑话里那个怕老婆而钻床底的男人还可笑的人。

这个说来话长,我们可爱而正直的老孟是一个标准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比青松还高洁的人,他最擅长的就是不会趋炎附势曲意逢迎,这个当然也是很多文人的“通病”。

据史书说,大约在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孟浩然满怀希望来长安应进士举(有点老了吧?),,而且他老人家也把人生之宝全押在了此次赴考的结果上,换句话说就是吃粥吃饭就看这回了,因为据称他曾为了这个进士考“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十分自信的样子,又得到当朝大大有名的王维、张九龄等人为之延誉举荐,已经名动京城颇有诗名,只差一考成名了。

然而天意弄人,最终却名在孙山后,那个悔啊,正是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如一个把全部身家都放到牛市却遭遇股市泡沫的人,基本上全输掉了,不疯掉都算是十分坚强的人了。

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从长安考毕心情从没放晴过,有点想不通的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陈述,又感觉没意思而犹豫不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绪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原本用来言志发泄不满也无可厚非,却被创造了盛世,也骄傲得不得的风流皇帝李隆基认为是在讽刺他,这个更加不幸,基本上想翻本的机会都没了,人生从此只能完全被“套牢”,没有解套的可能,隐居也成了老孟下半辈子的最好出路和生存状态,他居然也这么干了,没办法,人各有志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