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孟浩然见李隆基为啥直钻床底(4)

2019-01-14 17:16:48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孟浩然见李隆基为啥直钻床底(4)

有人说,隐居本是那个时代文人普遍的倾向和价值取向(王维基本上也是在他的那个宋之问前别墅蓝田别墅隐居作诗的多),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一种理想,最多也就是不得志时为心灵疗伤而暂时应用的一种调剂和寄托,类似于“乌托邦”式的人生盔甲,一有转机便弃之不用如丢敝帚。而在一代诗派开创者孟浩然那里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真真切切的事实。

正因为铁了心要隐居,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推荐他做官,但他却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出仕无成,隐居成了伟大诗人后半生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成了古代“资深宅男”。当功名利禄“气蒸云梦泽”之后,留下的也只是“波撼岳阳城”般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失落和沉静,以及凤凰涅槃之后的新生。

至少,隐居不仕于致力诗歌创作的孟浩然来说,也不是什么很坏的事,最多是生活困顿一点而已,官场从此可能少了一个平庸的官僚,却给中国诗歌史造就了一个诗歌流派的领袖,也是可以大大兴幸的事,“体制外”生活也正是文人获得鲜活创作动力妙笔生花的重要原因。张爱玲死了几天才被人发现,而吴敬梓死了连棺材都是朋友给捐助的,孤独困顿并没有减少他们的人格魅力,而更加增强了他们人性的光辉,谁还记得多少他们那个时代豪富之人的名字?

翻遍整个初唐诗歌史,好像“苦难”二字也总是与诗人亲密接触紧紧相随,比如唐朝诗歌史上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他们基本上都是神童级人马),其最终的命运都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紧密相连。王勃一生几经打击最后还溺水而死;骆宾王因写诗讽刺高层武则天被残酷追杀不知所终,等于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那种人间蒸发;杨炯也是因政治的纠葛几经沉浮早早离世;最惨的就是卢照邻,也是在政治斗兽场上沉沉浮浮,曾因飞来横祸下狱,友人救护得免。大难不死也没后福(颇有一种颠覆的意味),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最终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不堪忍受那种巨大痛苦精神崩溃,一念之差他自投颍水而死(想起了屈原),完成了悲壮的人生之旅,所以说苦难是作家的摇篮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