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全宋文》出蜀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5)

2018-06-15 07:53:20 网络整理 阅读:188 评论:0

曾枣庄在《〈全宋文〉编纂补记》中回忆,1986年5月,在杭州召开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会议,重要内容之一是审定北大古文献所的《全宋诗》和川大古籍整理研究所的《全宋文》立项问题。时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主任周林,“一般起得早,喜欢闲庭信步”,有天早晨曾枣庄随周林一起在西湖边漫步,汇报了《全宋文》的准备情况。

“当时的舆论与现在不同,大都不赞成上大项目,认为搞不出来。我说,盛世修书,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做几件与我们的时代相称的工作。”曾枣庄认为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编纂总集特别是大型断代总集。

“中国最早的诗歌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得以保存至今;宋以前不少著述赖宋初编的四大部书得以保存至今;宋人别集有将近三分之一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本子得以部分存世。”

周林当场没有明确表态,但在项目评审组上支持《全宋诗》《全宋文》上马,并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大全’(包括《全明诗》)的经费要给足。”《全宋文》顺利立项。曾枣庄指出,从通过之日起,周林老先生一直对“三大全”抓得很紧,时时督促。

为普查书目寻遍中国,住地下室啃冷馒头

“《全宋文》的史料价值远远超过文学价值,而我是研究宋代文学的,读那些毫无文学兴味的诏令、奏议、公文,而且必须逐字逐句读,确实味同嚼蜡,苦不堪言。”曾枣庄屡屡在文章中提到,他认定这一群人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完成了一部大型断代宋文总集的编纂。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元明清各代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都是宋代开的头。

编纂《全宋文》是一件艰辛、繁琐,但相当值得的工作。普查资料、寻求善本阶段,川大古籍所一群人轮流出差,奔走于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和南京光顾得最多。为了节省开支和交通时间,他们挤公共汽车、住地下室、啃冷馒头,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资料,趴在地板上、床铺上、走道里排比资料,“一张一张的条子来排比、归类”;为按出版社规定的时间出版《全宋文》前几册,暑假还依然坐班,通常每日工作10至12小时,全年无休……一切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