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博物馆里过大年”从口号变常态背后的思考

2019-02-17 13:55:01 网络整理 阅读:175 评论:0

过年宅家里,刷微信微博、翻报纸,关注外面又有啥新年俗。

“博物馆里过大年”从口号变常态背后的思考

这就看到了,京城媒体写评论:“博物馆里大年”已从口号变成常态,参观博物馆日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此判断,基于全国文物局长会议披露的数据——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其中一二三级博物馆855家,3500家博物馆数字地图对外开放。全国博物馆去年举办2万多个各类展览、20多万次社会教育活动,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

常年采访报道博物馆,使我对“博物馆里过大年”这样的新年俗,颇有些不同的解读。

除了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外国旅游者,确实有那么一批纯粹的观众,抱着“以古为师”的心态走进博物馆,以退休知识分子居多。我在中华艺术宫开讲座时,认识了好些这样的听众,纸质笔记本上记满了某月某日某馆有某展览,每天设计好路线赶场子,有的甚至一大早从邻省赶来,恨不得把过去几十年没空看的展览都看了。

同样是赶场子,另一些观众就明显仪式感大于内容了。比如要在博物馆度过某个纪念日,比如在一目十幅掠过董其昌大展之后要请女朋友啖董其昌米糕,比如要带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己不懂也不想懂……比如——我的毒舌闺蜜说——要拍照晒朋友圈啊,这是某些人去博物馆的终极目的,不拗造型岂不是白去啦!

也许,什么事情热成了时尚,就难免各种走样吧。

关于博物馆,我印象中最美的场景之一,本世纪初,我在波士顿小住,经常徜徉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的隐在大学校园里。工作日的博物馆,往往仅三两人观展。一天,我正享受与文物默默相对的静谧,忽听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Daddy……”循声望去,一位高大的父亲手牵只及其膝的幼子,正闻声蹲下,看着儿子指指点点的文物,耳语般低声解释起来。那一刻,我恍若跌进了童话里。之二,2012年,我在英国旅行,逛伦敦的博物馆。临时的旅伴是一位80岁山西老太太,需要不时坐下歇脚。正逢大客流,于是我俩坐看一拨拨英国人,有带轮椅、婴儿车全家出动的,安安静静从眼前走过,,活像欣赏一部英剧默片,惊得大嗓门老太太压低音量议论“老外在公共场所……”我笑着纠正她“咱俩才是老外好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