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2019-03-25 09:14:07 暂无 阅读:1256 评论:0

它与在此根蒂上发现的活字印刷统称为古代中国“四大发现”之一,活着界文化流传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感化。这项身手至今仍留存着完整的形态,造化神奇,有着现代印刷手艺无法仿效的古雅韵味。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雕版印版与刻版对象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排版优良,堪称艺术品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现国度。近代,西方金属活字印刷术传入中国,传统印刷业逐渐被工业化的现代印刷所庖代,传统印刷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入汗青深处。

历久以来,一方面我们以印刷术作为“四大发现”之一而为之骄傲和高傲;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它被来自西方的印刷手艺无情地庖代而被贴上掉队的标签。在这里,活字印刷被付与了现代性,而雕版印刷则成为原始和掉队的代表。

雕版与活字印刷,若是说纯真数字上的对照让你感觉简洁化,且让我们回首它们的汗青,开启一段雕版之美的发现之旅。

中国古代的印刷

一样认为,雕版印刷发现于隋唐之际。几百年后的北宋庆积年间(1041— 1048),毕昇发现了胶泥活字印刷。这件事记载在北宋学者沈括的有名科学笔记《梦溪笔谈》中,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活字印刷方式。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雕版印刷流程:按版式写稿、校正;将写稿反贴于木板;刻版;整修印版、校正;于印版施墨,覆纸印刷;将印页裁边、裱饰或装订,制成可供使用的印刷制品。

为什么中国在北宋已经发现了活字印刷术,却没有如某些学者所进展的那样庖代雕版印刷术呢?切实,中国前人实验了多种活字印刷的方式,如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印刷,以及活字与整版相连系的瓷版、泥版等,个中木活字与铜活字应用最多。某些特定的印刷品,如历书、家谱和《邸报》《京报》等传统报纸,应用活字印刷较多。

明清不少书坊采用活字来印小说等通俗读物,有名的《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就是乾隆末年程伟元的萃文书屋用木活字印的。这些出书物的特点是时效性对照强,内容经常更新,不需要历久保留书版。活字出书物中有些是经史著作,但大部门是书商面向通俗公民读者推出的日用、休闲读物。

然而和大量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比拟,活字印刷品的数量究竟是难以匹敌的。尤其是士医生阶级所注重的经史著作,很少有效活字来印刷的。雕版印刷在古代中国始终占有着统治地位。个华夏因事实安在呢?

雕版印刷之所以在一千多年时间里历久占有印刷手艺的主流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知足了传统中国社会在文化和经济上的需要。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南宋廖莹中世綵堂所刻《昌黎师长集》《河东师长集》。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南宋楼钥刻本《攻媿师长集》

雕版VS活字 平坦的力量

雕版印刷的特点,是印版能够历久留存,以备随时刷印。而活字印刷在19世纪欧洲人发现泥型和纸型以前,印版是无法历久留存的,印完一版后就要拆版,用拆下来的活字付梓下一版。在古代中国,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存在着相对较为固定的焦点文献。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惟作为中国社会的官方和主导意识形态陆续了两千年。儒家典籍、各代史书以及经典的文学作品一向是念书人的首要精神食粮,历朝历代连绵不衰。

尤其是科举轨制确立今后,儒家经典、历朝正史、诗赋文集成为每个神往念书仕进的士子的必念书籍,这些读物在传统中国社会有着历久而不乱的需求。因而这些书籍的书版在刻好之后历久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四川甘孜德格藏经院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体式印制佛经,该工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字印版只能一次性使用,因而并不适用于印刷此类具有长久阅读需求的书籍。对于那些需要历久刷印的经典作品,雕版印刷是一种更好、更合理的选择。

相对于西文活字印刷,中文活字印刷还存在手艺上的伟大难题。西文所需活字数量甚少,中文则非刻数万个单字不克知足需要,金简为了印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就制备了巨细两种木活字二十五万余个,这极大地限制了中文活字印刷的推广应用。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东来时,已经把西式活字印刷机带到了澳门,但他们发现中文活字印刷把持起来远比西文活字印刷繁难,是以进入中国当地后他们仍然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来印刷布道书籍。直到19世纪,经由马礼逊、戴尔、勒格朗、姜别利等人的不懈起劲,先后实验了镌刻、拼合、冲压、电镀等分歧方式,历经数十年才对照完美地解决了中文金属活字的工业化制造问题。

雕版印刷的经济和手艺门槛较低。只要有资金购置木柴、纸墨,雇请写手、刻工、印工、装订工离别承担写样、刻版、刷印、装订的工作,就能够竖立一个书坊。

雕版VS活字:品位胜出

雕版印刷在古代中国历久居于主导地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获得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中坚——士医生阶级的垂青。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元代燕京刻本《歌诗编》

雕版印刷的版面是连成一气、整体写就的,具有举止的书法神韵。高质量的版刻书都找书法名家写样上板,再雇请身手高明的刻工雕版,印出来的书籍既有书法的韵味,又有雕版的锐利劲挺,令人心旷神怡。再加上用纸优良,装帧精彩,可谓一件件雅致细腻、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现存宋元版书籍,用欧、颜、柳、赵等经典书法字体上板,镌刻一丝不苟,因而为后世藏书家珍若拱璧。当你看到南宋廖莹中世綵堂所刻被誉为“无上神品”的《昌黎师长集》《河东师长集》,不克不为其劈面而来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清初康熙皇帝赏识董其昌的字,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时的刻书业鼓起一股“软体写刻”之风。所谓“软体”是针对晚明起头风行的匠体字(即所谓“硬体”,今天的印刷体)而言的,就是请名家以圆转秀丽的书法字体上板,高水平的刻工能够真切逼真地在雕版上再现手书的韵味。其时有一位有名的书法家林佶,离别为他的先生汪琬的《尧峰文钞》,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禛的《古夫于亭稿》和《渔洋精辟录》写样上板,成为软体写刻本的传世经典,人称“林佶四写”。

乾隆年间有名书法家郑板桥亲自手书上板刻印己著《板桥词抄》,请其时有名的刻工司徒文膏刻版,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郑板桥的奇特书风,使该书不光具有学术价格、版本价格,也具有书法研究上的价格。笔者本身有过如许的亲自履历,望着手中的逼真写刻,酣醉于其书艺之美,竟然瞬间忘怀它是一部刻本。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雕版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忘怀它自身的存在。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北宋刻本《崇宁藏》大藏经零本

反观活字印刷,因为活字都是零丁刻制、暂时组合在一路的,缺乏雕版的整体感和连贯气韵,一些付梓质量不高的作品还轻易显现字体巨细纷歧、行格不齐的偏差。相较于雕版,它在艺术价格上是对照穷困的。

在版式上,雕版能够自由地设计出各类雄厚多彩的版式。拿最主要的儒家典籍《十三经》来说,历朝历代的学者对儒家经典的各类注释、疏解名目繁多,为了清楚区域分各类分歧性质的文字,《十三经》正文用大字刊刻,注文、疏文则用小字刊刻;注文和疏文则用一个反白(即阴文)的“疏”字加以区隔。在韵书、类书等对象书中,用加圈、加框、阴文来精明地标示出条目,版面条理清楚而雄厚。明代今后书籍评点盛行,在字里行间用实心和空心的顿点、圆圈等分歧的符号向读者提醒出主要的内容和出色的语句,并在天头印出批点文字,指导读者阅读。雕版还能够将内容分栏,形成所谓“两节版”“三节版”,把分歧性质的文字区分隔来。

晚明时的书坊雄飞馆把两种畅销小说刻在一路,上栏刻《水浒传》,下栏刻《三国演义》,合称为《英雄谱》刊行于世。晚明的杂志型休闲书籍《绣谷春容》《 燕居笔记》也分上下两层,上层刻传奇、小说,基层刻典故、诗文等文字。此外为了活跃版面,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书商还在书中置入插图,与文字混排,以收图文并茂之效。这些复杂的版式放置都是传统的活字印刷难以实现的。须知活字印刷增加一种字体就需要加刻数万个活字,何况复杂的版式还会增加固版的难度。一样说来活字印本不光贫乏书法韵味,并且版面显得单调。

雕版衍生的艺术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唐咸通九年《金刚经》扉页图。

版画

雕版印刷品中的书籍插图,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版画。存世最早的有明确编年的印刷品,发现于敦煌、现存于大英藏书楼的唐咸通九年《金刚经》,卷首的扉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黑水城遗址出土的金代版画《四美图》《关羽图》,或者是今存最早的装饰用年画,纹样刻划细腻,人物情态真切,施展了高明的版刻身手。晚明时书籍插图版画蓬勃,显现了一批擅长刊刻版画的能工巧匠和传世佳构,被有名版画史专家郑振铎称为版画史上“毫光万丈”的时代。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清代内府版画《御制耕织图》

木版年画

古代版画陆续至今仍有着固执的生命力,这就是木版年画。在冯骥才等学者的起劲下,全国近二十个各具处所气势的年画品种获得深入查询,为世人所知,正在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爱的历程。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金代版画《四美图》,为现存最早的装饰年画。

欧洲的版画

实际上近代欧洲的版画,恰是中国雕版印刷西传的产品。大约在14世纪后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传到欧洲,欧洲降生了最初的木刻版画。不久今后古滕堡发现了金属活字印刷术,但书中装饰华美的行首字母和插图,仍需以木版雕成再与金属活字拼合印刷。后来欧洲显现了更为精美耐用的铜版画,但木版画在18世纪晚期经由改良后仍经久不衰,并成为一种自力的艺术创作类型。这是雕版印刷对于人类艺术的一大进献。

影刻和覆刻

雕版印刷还有一项令人叫绝的身手,那就是影刻和覆刻。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宋元版本已经不那么轻易见到,加之其时人们厌倦了明代前期的绵软无力的台阁体字,眷念字体清爽刚劲的宋版书,与此同时文坛也鼓起了一股复古的风气,因而在刻书界刮起了一股仿宋、覆宋之风。很多传世宋本被毫厘不爽地原样翻刻,几达能够乱真的水平。影刻和覆刻使珍爱的宋元版书获得普遍撒布,不光在内容上,并且在艺术上陆续了宋元版的生命。在没有拍照影印手艺的时代,这是十分了不得的工艺和成就。

用纸和装帧

除了版刻之美,雕版书籍之美还施展在用纸和装帧上。清代前期和中期宫廷刻书喜欢用浙江开化县所产的一种雪白细腻、柔软而富有韧性的高档纸张,称为开化纸。开化纸上点缀着一些微黄的晕点,如天际间飘散朵朵桃花,平添一丝雅韵,因而又被称为“桃花纸”。清代内府不吝工本的优良写刻,加上质地雅洁的桃花纸,真可谓“锦上添花”。近代藏书家武进人陶湘专门喜欢收藏清代武英殿以开化纸刷印的书,是以得了个绰号叫“陶开化”。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南宋周必大刻本《欧阳文忠公集》

好马配好鞍,刊刻优良的古书对于装帧也是十分讲究的。明清时的线装书一样用藏青或茶色的纸张作封面,在书脊上以白色的棉线将书页固定在一路,既简约明快又富于转变和装饰性,再加上包角和题签,宛若身着一袭青衿的古代念书人一样,简单而素雅。数册书则汇为一函,书的函套以硬纸为之,外观覆以锦、绫等丝织物。前人惯以精彩的织物囊书,所以书卷又有“缥缃”的别称。

雕版印刷,穿越千年的温度

↑ ↑南宋建安熊氏刻本《东坡师长诗》

当此之时,纸墨飘香,朱墨粲然,兰气盈室,清茗调神,谁能不沉浸个中,为之心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