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2019-04-15 15:16:52 暂无 阅读:834 评论:0

一、靺鞨人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区域,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唐时写作靺鞨。今天中国的满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东北区域原居民族都是靺鞨人的后裔。靺鞨是东北的一个陈旧民族,世居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业,凭据所生活区域情形分歧,也有农耕文明和小部门游牧文明。靺鞨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部。

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早在唐初就已归附唐。七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落(切实地说,是统一附唐的各部落),竖立了政权。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此后,粟末靺鞨竖立的政权,就以渤海为号。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二、渤海国

渤海国的创造者大祚荣,史书记载是出自倚赖..的粟末靺鞨部。大祚荣所属的部族与其时的东北亚强国..关系很深。据史料记载,靺鞨族分为七部,而这七部中与..有关系的只有两个,即粟末靺鞨和白山靺鞨。5世纪后期,粟末靺鞨刚从北方迁徙至粟末水流域,与..政权因争夺地盘而逐渐发生辩说。至隋朝前期,粟末靺鞨在与..的战争中逐渐处于劣势,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隋朝为安置他们,特意设置了辽西郡。而白山靺鞨则是“素附于高丽”。

到了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派兵与新罗结合灭..,此后为了防止..政权复辟并有效掌握..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徙居辽西营州(今辽宁旭日),而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就在这部门粟末靺鞨人傍边。乞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698年大祚荣率部众从新迁回“粟末故地”时代,在营州生活了近30年,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恰是在这一时期出生并长大成人。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叛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还被李尽忠授予“大舍利”的官职。李尽忠失败后,靺鞨人首领乞四比羽与乞乞仲象率营州靺鞨部众东奔辽东。武则天对他们接纳招安政策,离别封乞四比羽和乞乞仲象为“许国公”和“震国公”,赦宥他们介入兵变的罪过。但乞四比羽明确透露拒绝接管,于是武则定数令契丹降将李楷固等追击,斩了乞四比羽。此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荣代父而立,率所部持续东逃。武则天派李楷固前去伐罪穷追不舍。697年九月,周军追大祚荣至天门岭,擅长用兵的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靺鞨之众”,大北周军,李楷固仅以身还。天门岭之战为大祚荣率领的东奔部队博得喘息时间。

698年(圣历元年),突厥默啜可汗与武周交恶,攻入妫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今河北中西部),契丹与奚又倚赖于突厥,于是华夏通往东北的交通道路被阻隔。大祚荣审时度势,在东牟山旧国(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竖立政权,并以尊称“da(古通古斯语,即酋长)”,自创其姓大氏,自称“震国王”(一作振),是为渤海建国之始。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大祚荣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只在开国之后便立刻遣使与突厥结盟,并且又通好南面的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故在数年之间,势力获得了敏捷成长。其边境南接新罗,北邻黑水靺鞨,西连契丹、突厥,所属人民囊括了了靺鞨、..、汉、契丹、奚、突厥、室韦等民族,有户10余万,胜兵数万,处所5000(一说2000)里,成为其时东北区域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705年,唐中宗复位,派侍御史张行岌招安大祚荣。大祚荣接管招安,向唐朝称臣,并遣次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侍,留为宿卫。唐朝预备进一步封爵大祚荣,但“会契丹与突厥连岁寇边,使命不达”,故封爵一事临时弃捐。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13年(先天二年)遣郎将崔忻摄鸿胪寺卿,前去震国,拜大祚荣为左骁卫上将军、渤海郡王,而且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遂成为其新国号。跟着大祚荣受到封爵、成为唐朝辖下的羁縻政权,新生的渤海国的平安获得保障,唐朝也缓解了东北的压力。大祚荣在位时代,先后6次派儿子或臣僚入唐朝拜,华夏文明起头源源络续地输入渤海,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成长。719年,大祚荣作古。

大祚荣身后,其长子大技艺继位,是为渤海武王。黑水靺鞨自722年起头归顺唐朝,726年唐玄宗以其地设立黑水都督府,并吩咐长史兼领之。大技艺闻之盛怒,认为黑水靺鞨擅自通唐是要与唐夹攻本身,于是派弟弟大门艺与舅父任雅兴师征讨黑水靺鞨。大门艺害怕冒犯唐朝,否决出兵,但大技艺独行其是,演酿成一场辩说,最后大门艺出走唐朝逃亡。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727年,大技艺派人东渡..,试图结援..以匹敌唐朝、确保平安,此外与契丹亦进行结盟。完成预备后,大技艺于732年水陆并进,入侵唐朝。水路由张文休率海盗直取登州,杀死刺史韦俊;陆路由大技艺亲率大军至马都山(今河北东部)一带,屠戮公民。唐朝将领乌承玼、盖福顺等奋力抗击渤海入侵,新罗、黑水靺鞨、室韦亦兴师助唐,战争陷入胶着状况。在此时代,大技艺为打开局势,曾派人至洛阳谋杀大门艺,但未能得逞。大技艺也意识到不克持续匹敌唐朝,于是派大诚庆赴唐赔罪,唐玄宗下敕书予以赦宥。厥后大技艺撤兵,并归还唐朝俘虏,唐朝亦对其进行犒赏,唐渤关系终于恢复。

737年,大技艺作古,谥号“武王”,其子大钦茂继位,是为渤海文王。大钦茂在位56年之久,时代渤海国力蒸蒸日上,对华夏文化的接收也进入了岑岭阶段。762年,刚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宗便下诏升格渤海为国,封爵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授正一品检校太尉,作为对渤海的褒奖,使渤海的地位获得提高。同时,大钦茂与..亦往来频仍,不光12次派使访日,并且..也在758年首次派小野田守等人出访渤海。大钦茂虽对唐称臣,但对内使用本身的年号(大兴、宝历),甚至使用“皇上”、“圣人”等称谓。大技艺以来的自立政策得以持续维持下去。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793年,渤海文王大钦茂作古。厥后20多年间,渤海一度进入中衰时期,先后更调了废王大元艺、成王大华玙、康王大嵩璘、定王大元瑜、僖王狂言义、简王大明忠等六代国王,其间政局动荡,屡有宫廷政变发生,废王大元艺即为国人废黜并杀死,大华玙、大元瑜、大明忠等亦或者因政变而即位或灭亡。818年,大祚荣之弟大野勃的玄孙大仁秀即位,是为渤海宣王。大仁秀今后,渤海国力中兴,并步入全盛时期。

830年,大仁秀作古,其孙大彝震继位。大彝震时期进一步营建上京宫阙,并成长与唐朝和..的经济文化关系。尤其与唐朝往来最为频仍,大彝震不光14次派使入唐朝贡,并吩咐很多留学生进修唐朝文化。唐朝也派张建章接见渤海,张建章受到大彝震的款待。大彝震于857年作古,今后又履历了大虔晃、大玄锡两代王,渤海国的文化日臻成熟,被高度评价为“海东盛国”。

895年,大玄锡作古,渤海国又履历了大玮瑎、大諲撰两代国王,直至926年被契丹消亡。其间关于渤海的史事及社会状况的记载语焉不详,首要事件有897年渤海与新罗在对唐朝贡时的“争长”事件及906年渤海国相乌炤度与其子光赞与新罗人争夺宾贡名次等事。而在920年,发生了渤海赴日裴颋使团中4名成员“遁留”..不归的事件,925年后又频仍发生渤海贵族南投高丽的事件,可知渤海已陷入支离破碎的危机之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亦到了十分尖利的田地。这也给窥探已久的强邻——契丹国以可乘之机。10世纪初,契丹即攻下了渤海掌握的辽东 ;925岁终,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春攻下上京龙泉府,大諲撰屈膝,渤海消亡。

汗青上消散的民族1:靺鞨人与渤海国

阿保机灭渤海今后,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作为由渤海国到契丹直接统治的过渡阶段。982年,辽国(契丹)撤销东丹国,改隶东京道。

渤海消亡后,遗民不肯接管契丹统治,一方面进行激烈抗争,竖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抵制政权,但都被镇压,而且渤海故地也在战乱中遭到极大损坏,使渤海文明遭遇扑灭性的的大难;一方面则多量外逃或被强制迁徙,渤海遗民的迁徙大略有四个方面,占生齿一半摆布的人留居故地和亡入女真区域,金朝时期对他们的同化政策使其融入女真族之中;被辽国强迁到契丹当地和辽东区域的遗民,人数在100万以内,后来一部门融入到的..,大部门融入到汉民族。投奔到高丽的遗民,人数在30万以上,都融入到如今的朝鲜民族中,朝鲜半岛的陕溪太氏据说就是渤海王室大氏的后裔。投奔到华夏当地的遗民数量很少,很快都融入到汉民族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