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2019-04-20 12:25:23 暂无 阅读:1922 评论:0

文/快哉风

郑成功出生于..,七岁才回到中国,母亲又是..人,所以他对..的思慕之情从来也不曾淡忘。在中国处于明末清初的风云动荡之期,郑成功家眷行使与..的亲密关系,前前后后一共八次向..“乞师”争夺军事施舍。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浮世绘《国姓爷合战》中,..气势的郑成功(中坐者)。

八次借兵的具体情形,因为中国的正史少少涉及,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才能借助..方面的记载,把所有零星的资料整合起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郑成功家眷借兵..”汗青画卷。

1、郑芝龙借兵五千,差一点成功

中国自古就有借异族兵不乱华夏的先例,好比西周的申侯,借犬戎兵攻占镐京杀死暴戾的周幽王;唐代郭子仪,借回纥兵平叛收复两京。明朝其实也有“借兵”,吴三桂号称“借清兵为君父报仇”,只不外“借兵”当日,他就剃了头发尽忠于大清了。

郑成功生活的时代,清军囊括中国,明朝宗室竖立的一系列南明小朝廷,从一起头就自知难敌清军的强势,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国外,试图走“借兵复国”这条传奇之路。大明的诸多属国天然成了候选,南明朝廷曾先后派出多人,远赴..、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恳求救兵。但遗憾的是,这些起劲都失败了。

邻国中,军事力量最为壮大的..,是借兵的首选。

郑芝龙是南明小朝廷之一的隆武政权支柱,他与..的关系得天独厚:不只历久和..大做商业,连老婆也是..人,甚至受到平户藩主松浦氏厚遇,在平户拥有家业。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绘郑芝龙像。..人心目中的郑芝龙,是个不惧南蛮的英雄

并且,郑芝龙还有一个“显赫”的履历:他面见过幕府将军。

那时的他还叫郑一官,作为华人海商代表,在骏府城(今静冈县境内)参见过退隐的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秀忠亲问以中国是,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

郑芝龙第一次向..乞师,是在隆武元年(1645年),他派手下崔芝去..求援,但未获得..回应。

第二年,郑芝龙又派手下黄征明等带着本身的8封亲笔信赴日,个中致..天皇两封,将军三封,长崎王(长崎奉行)三封。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像

这时的..,把握政权的是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据列席幕府会议的将军先生林罗山回忆,个中一封信的内容为:“……附隆武皇帝之赦旨,引周之彭濮、唐之回鹘之事,意在求借劲兵也。前云借兵五千,今欲更多,以战胜敌兵。”

这意思很明确,郑芝龙要效仿前人借兵,不外他认为“借兵五千”还不敷,进展..能出动更多救兵。

郑芝龙是..的老熟人,但出兵国外事情重大,不克失慎重看待。于是,幕府接到这些书信后,老中(幕府的高级职官)、御三家(尾州、纪州、水户的三个德川家支系)鸠合起来开了几天会议,赞成者、否决者一半对一半。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德川幕府的中央官(大老、老中等)

据《..近代史》记载,幕府的会议究竟倾向于准许借兵,“(幕府)以拒绝为耻,纪州、尾州、水户之藩更竟欲出任总上将”,其时甚至已经起头考虑军粮筹备了,那么,为什么出兵规划最终泡汤呢?

..《细川家谱》中的记载,给出了谜底:“此次大明兵乱,平户一官(郑芝龙)讨援事……为大明与..之久远计,上意可吩咐上使赴长崎,扣问一官使者情形,然后传达上意。此时长崎十月四日书函达到,申报福州失陷。事已如斯,一切无及矣。”

本来..获得福州已经陷落,隆武皇帝被俘身故的新闻,“一切无及”,只得撤销了出兵的念头。而..人此刻还不知道,写信借兵的郑芝龙基本没对峙到..复原,就先行屈膝了清朝。

2、郑成功四次借兵,只获物资不见一兵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接掌了父亲的基业。和他的父辈多为投契分子分歧,郑成功是一个果断的反清复明派。

郑成功为何称“国姓爷”?这个名字的来历,就代表他和朱明一朝生死与共的关系。

隆武朝竖立后,郑芝龙携着年青年头的郑成功谒见隆武帝朱聿键。朱聿键见郑成功仪表堂堂,对答如流,不由得手扶其背感伤道:“恨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勿相忘也!”当众赐他姓“朱”,封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隆武帝朱聿键和郑成功,君臣情如父子

恨我没有女儿许配给你——这是一个汉子对另一个汉子的最高信任;把我的姓赐给你——这是古代皇帝对臣子能做的最高褒奖。

士为亲信者死。郑成功的平生,誓死尽忠于大明,不曾给“国姓爷”三个字难看。

郑成功第一次向..讨救,是在1648年。长崎奉行上报给幕府的中国形势申报书《华夷失常》中,收有他的求援信:“余生于..,思慕..之心尤深。今处艰难之际,恳请..以叔侄、兄弟之情待余,施予恩德。”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田川氏在平户“千里浜”海滩采海菜时腹痛,在岩石后产下郑成功,是为“儿诞石”。

出生..,思慕..,恳请..以叔侄、兄弟之情施以援手——这是郑成功发自心里的感情。

但幕府只进行过商议,最终没有复原。

第二次,是在三年后的1651年。据清人徐鼐的纪年体南明史书《小腆编年附考》中记载:“明朱成功取漳浦,遣使通好..。”这一次郑成功是为了增补物资,因为不是直接借兵,所以究竟很不错,该书记载道:“已获..铅铜之助。”

第三次借兵,发生在1658年,这时已是清朝顺治十五年。此次借兵使者的规模最大、用意最诚,也等候最高。

因为在这一年,郑成功与永乐帝手下的李定国商定来年北伐,此外,李来亨等李自成旧部予以合营。也就是说,1659年郑成功的北伐是关系到明清双方命运的决战。郑成功一方面在厦门积极练兵筹饷,一方面积极向..借兵,他在北伐檄文中声称,已经召集了“国外一十四国(北伐)”,把..放在第一位。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郑成功北伐,是明朝最后的抗争

郑成功此次遣到..的使者,是做过遣明使的..和尚了庵桂悟(曩昔的错误说法,说是两个僧人桂梧、如昔)。一行共一百四十七人来到长崎,带来了书信和礼品。

书信的信封赫然写着:“启上..国大将军麾下”。

这时的“..国大将军”,是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

郑成功依旧在信中表达了对..的情绪,和抗清的决心:“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世界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信的结尾处称“中兴”近在咫尺,具体(借兵)情形由使者面谈。

但究竟照样令郑成功大失所望。..史料记载,幕府“未及回信”。

第二年,郑成功十万北伐军攻打南京坚城不克,惨败而回。

三次借兵,三次碰鼻,但郑成功照样做了第四次起劲。

1660年七月,郑成功命手下张光启最后一次向..借兵。记载..郑氏王朝汗青的《..郑氏始末》中记载道:“..大将军不予兴师,助铜熕(铜制大炮)、鹿铳、倭刀为备。”

固然四次借兵都无功而返,没有获得..的一兵一卒。但在物资上,郑成功很显着获得了匡助,从日后郑成功戎行的装备来看,军中已经大量备有..刀、..甲胄,显然都是来自于..的商业或许奉送。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郑成功匹俦像

郑成功作古后,继续其事业的儿子郑经,在..对峙抗清。如同其父、祖一般,他持续派人赴..乞师。

康熙2年(1663年)郑经派人带着《致长崎王殿下书》去长崎,取回郑氏家眷在..的蓄积,供给军用。

此后,郑经又于康熙6年(1667年)和康熙13年(1674年)派人到..乞师,但同样没有究竟。

3、..为什么不愿借兵复明?

说出来吓一跳,除了郑成功一家之外,晚明的反清力量向..乞师的还有一长串。

好比唐王的水军将领、海盗身世的周鹤芝,多次恳求其“旧交”萨摩藩主岛津氏吩咐援兵;1647年舟山守将黄斌卿之弟黄孝卿赴日乞师;1649年黄宗羲赴日乞师,同年鲁王派将军阮美去..乞师;1651年朱舜水去..乞师。等等。

晚明多达十余次向..借兵,一是看上..军事实力,二是因为..社会遍及对明朝有好感。要知道,其时的..,深受中国“华夷之辨”的影响,固然和明朝打过仗,但照样认为明朝是“中华大国”,满清乃是鞑虏。

但..幕府对这些借兵恳求,一概置之度外。

那么,..幕府出自什么目的果断不愿借兵?

首先,..固然对中华怀有敬意,藐视满清庖代明朝为“华夷失常”,但事关重大,天然要考虑本国的好处:出兵反清复明,对..有什么优点?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人绘“世界人物图卷”中的大明、大清人

拿郑芝龙第一次的借兵为例,这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据..《南龙公谱略》记载:“赖宣卿云:国度出援兵,无功则不光为本邦之耻,且历久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久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弗成从其请。”

“赖宣”是御三家中的一家--纪州的德川赖宣。“御三家”是德川家的分支,当然是最捍卫..好处的人,他否决出兵的原因说得很显着,不成功则为本邦之耻,且与外国结仇;成功的话“于国无益”。

至于到了后来,清军一路横扫东南沿海,明朝的残存抗击力量都躲在深山或许海岛了,..在无后方凭据地支援的情形下,贸然出兵岂不是傻子吗?

其次,这时的..早已不是昔时的..。

因为倭寇的骚扰,因为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其时中国人对..的印象,一向停留在“..武力强悍”上。但..国内涵德川幕府掌权后,早已消声匿迹,今非昔比。

德川幕府一统..后,鼎力削减台甫们的地皮和军事力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明朝世界大乱之际,岛国..却在享受着可贵的宁靖时光。

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享受着父祖余荫,成为..汗青上最奢靡、最会花钱的将军。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影视剧里的德川家光

1637年九州发生的“岛原之乱”中,..战国时代锤炼出的强悍戎行,已经很显着衰落了。“岛原之乱”是..基督教徒的草根造反,几万乌合之众只有简陋的兵器,占有着小小的岛原城,但二三十年没有战争的..正规军,斗争力下降得厉害,居然连主将板仓重昌都在城下战死,后来鸠合了全..十二万戎行,又请荷兰战舰开炮轰城墙,又派奸细卧底,围攻了四个月,这才攻占岛原,将就平了乱。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图:“岛原之乱”中的..戎行

到了家光身后,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接位。他只是个天资低下的乳臭少年,上台伊始,在江户眼皮底下就显现了浪人谋害造反的动乱事件,家纲在位时的..,已经变为文治政治。

以..其时平庸的军事实力,远渡大海去匹敌势头正猛的满清,岂不是自讨吃力吃?

说到这里,万万不要误认为..只是格于形势所迫,不得已才拒绝借兵。换一步思虑,若是..其时很强,岂非会有几多怜悯之心,出道义之师拯救中华?我们别轻忽了这个邻人的胃口,..对中国一向怀有永恒的“野望”,替他人做嫁衣,自古至今就不是..人的气势。

有记载的最后一次明人向..乞师,是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这时的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霸占了..,坐稳了世界,但照样有个名叫张斐的浙江人来到长崎,声称“闻水户侯甚重道义,为得其助,以谋恢复而来。”

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有不平之士怀抱复明之志,实在令后人感伤不已。但张斐的借兵究竟,不问可知。

郑成功家眷八次向..“借兵复明”,为何全遭拒绝?

身在异乡,遥望家国,失落的中国书生张斐含泪吟道:

舟山却望似崖山,

万古千秋泪不干。

王气已销兵气尽,

海波空漾月光寒。

把明末的舟山之战,比作亡宋的崖山之战,明末清初这些宁做国外遗民也不忍见江山破碎的中国人,把进展依靠在不靠谱的借兵..上,于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泪不干。

他们一定意料不到,两百年后,..却不请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