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2019-04-20 15:42:35 暂无 阅读:1455 评论:0

有次整顿书房的时候,发现一本蒙尘的书——《中国十大喜剧》,或许是看多了才子佳人终成怨偶的悲剧,一时感觉这本书十分有趣。

个中有个《墙头立时》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元曲人人白朴。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故事内容也许是:

一位李姓令媛茕居深闺,心里吃力闷,于春暖花开的季候到花圃中游玩,她倚在墙头望着皮相,这时刚巧一个翩翩少年郎(裴少俊)打马路过。

两人一见倾心,李令媛当晚便与裴少俊私奔,还生下了后代。

裴少俊怕被父亲裴行俭知道,便把李令媛及后代藏在自家花圃之中,住了七年。

后来被裴父发现,感觉李令媛不知廉耻,“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没有三书六聘就进门的女人,甚至连妾都不如,便将李令媛赶落发门。

故事终局是,裴少俊进士及第,去接李令媛回来,夫妻团聚,阖家欢欣。

其时看完故事感觉裴令媛幸运得都不像古代女子了。

先是与人私奔,又被遣散,最后居然还能为夫家回收,在“奔者为妾,怙恃国人皆贱之”的古代真是个事业!

可是当我知道白朴的这篇杂剧改编自白居易的诗歌时,才领略不是裴令媛太幸运,而是白朴太善良。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这首诗名为《井底引银瓶》,全诗如下: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若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勾当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委宛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了解。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立时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胜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弗成住,其奈出门无行止。

岂无怙恃在高堂?亦有亲情满田园。

潜来更欠亨新闻,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这首诗和《墙头立时》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悲一喜。

诗的开首连用连个比方“银瓶沉底”、“玉簪断裂”比方女主人公被甩掉的悲凉命运。

接着是回忆在娘家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墙头立时,惊鸿一瞥,竟成了悲剧的起头。

古代严苛的礼教轨制对女子束缚至深,闺阁女子被困于深宅朱楼,即使金衣玉食,却对皮相的花花世界布满了好奇。

所以才有那么多令媛蜜斯和寒门书生的故事,既是她们对美妙恋爱的神往,也是她们对封建经办婚姻的抵制。

诗中的女子只因“墙头立时遥相顾”,抛下一切随男子私奔,她是勇敢、纯真、多情的,只是谁人时代容不下她如许离经叛道之人。

到了男子家后,她相夫教子,同心一意侍奉公婆。然而私奔的女子,连妾都不如。

她在男子家呆了五六年,却一向不被回收,没有资格列入家眷祭奠,甚至生的儿子都不克继续家业。

最后不胜受辱的女子脱离夫家,她无颜面临怙恃乡亲,天大地大,竟无她的容身之处。

痛恨到极致的她以亲自履历向世间女子发出了警告:终身大事必然要慎重,万万不要被男子的花言巧语所疑惑,随意交付终身。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自古多是“痴情女子亏心汉”,诗中的男子,自是能够另娶他人,他与女主人公的一段情,于他而言不外是桩风流佳话。

然则对女子来说就纷歧样了!她失去了名节,失去了芳华,甚至是以葬送本身的后半生。

正如《氓》中所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弗成说也”。

汉子老是能够在一段情绪中全身而退,而女人则要支付更多价值。

一向想不领略古代为何有那么多痴女子,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典衣寻郎,最后忧思过度而亡的霍小玉、死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

或许就像张爱玲所说:“女人一旦爱上一个汉子,如赐赉女人的一杯毒酒”。

其实,女人追求恋爱无可厚非,但必然要懂得自重自爱。

尤其是女孩,应该学会珍爱本身的一切:庄严、矜持、名节、芳华等等,这些都是女人最贵重的财富。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诗,却被改成元杂剧,至今传唱不衰

所以,女人请记住:“慎勿将身轻许人!”

只有懂得爱本身、尊敬本身,才能碰到真正的幸福。

不然,若是碰上像《井底引银瓶》中的渣男,悔之晚矣。

关于女人是否应该自爱,你有什么新见解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起原于收集,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