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后背一句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2019-04-23 00:27:55 暂无 阅读:1389 评论:0

几千年来,前人凭据生平履历和深入思虑,总结出很多至理名言,若能融会个中事理,即使做不到豪富大贵,也可以学会为人处世的方式,少走不少弯路,避免跳进别人挖好的坑,人生之路才有或者顺畅。今天介绍的这句名言为“仗义每从屠狗辈”,其实后背一句话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提到“仗义每从屠狗辈”,好多人都不生疏,它的意思也很简洁,就是说古代称得上仗义的人,并纷歧定是熟读圣贤书文人,甚至一大部门是从事杀猪屠狗这般不太面子工作的人。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此话出自明朝才子曹学佺之口,背后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后背一句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曹学佺是明代福州府侯官县人,母亲作古较早,父亲以卖烧饼为生,历尽艰辛将他抚育长大。俗话说,穷汉家的孩子早当家,曹学佺自幼非常懂事,领略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进展他专心念书,日后成为饱学之士,也算光宗耀祖了。他没有辜负父亲的盼望,头吊颈锥刺股,加上生成伶俐,十七岁就考中举人,被誉为闽中十子之首。

万历二十三年,曹学佺一鸣惊人,以极为优异的成就考中进士,其时他只有21岁,几乎是同科考生中年数最小的一位。曹学佺不是个读死书的书生,能够说是可贵的全才,天文地舆均有涉猎,诗词歌赋更不在话下,并且还精晓乐律,对诸子百家和儒释道都有很深研究。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后背一句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古代念书人追求“学而优则仕”,曹学佺天然也不破例。公元1622年,他被朝廷录用为广西右参议,履新之前就据说桂林的皇亲国戚目无国法,经常逼迫公民,骄横嚣张水平令人憎恨。然则,碍于他们的身份,本地公民敢怒不敢言,官府也不敢干预,坚毅不阿的曹学佺决意好好管一管。

有一天,一位皇亲国戚尊府的家丁,牵着狗到街上缓步,有意放狗把路过的秀才扑倒在地,并进行撕咬。此时,一个杀猪屠狗的人看到了,路见不屈拔刀互助,把正在咬人的狗杀了,从而救了秀才一命。皇亲国戚的家丁气坏了,叫人把屠夫绑起来押送到官府,并要求曹学佺对他进行责罚。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后背一句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曹学佺弄清前因后果,认为屠夫非但没有错,反而是无所畏惧,不光就地将他释放,还让皇亲国戚补偿秀才一些银两看成医药费。皇亲国戚不情愿,私下里威逼迷惑被咬的秀才,给他好多银子,让他把供词改了,说是他与皇亲国戚是好同伙,那天只是跟狗闹着玩,屠夫不分青红皂白杀了狗,所以他们要求曹学佺问罪于屠夫,让屠夫抵命。

曹学佺明察暗访,很快查出实情,秀才因妄想财帛窜改供词,有意诬陷救命恩人。曹学佺勃然盛怒,指着秀才大骂:“屠夫掉臂一切救你一命,你却恩将仇报,如斯丧心病狂,的确连猪狗都不如。”于是,命人把秀才痛打一顿,并革去他秀才的功名。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后背一句才是精辟,道尽实际和人道

此事固然解决,屠夫也被判无罪,曹学佺心中的怒火却没有消弭,提笔写下14个字:

“仗义每多屠狗辈,亏心多是念书人。”

尤其是“亏心多是念书人”,听起来非常扎心,道尽人道。相对于书生来说,古代屠夫或许没读过书,但领略仗义互助的事理,饱读诗书的念书人反而过河抽板,实在让人寒心。

曹学佺的这句话虽略显过火,以偏概全不敷严谨,却也有必然事理。曹学佺时刻以“仗义每多屠狗辈,亏心多是念书人”提醒本身,公元1646年,清军大举攻击福建,曹学佺选择自缢,誓死不屈膝于清兵,死前留下一副春联:“上联:生前单管笔,下联:身后一条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