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握20万大军,为何却惨败于安禄山之手!

2019-04-24 12:24:17 暂无 阅读:951 评论:0

哥舒翰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代名将,在抵当突厥入侵,守卫大唐边关上,做出了卓越的进献。唐朝西部边民唱出的一首民歌:“斗极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是对哥舒翰边关功勋的最好颂扬。

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握20万大军,为何却惨败于安禄山之手!

然而恰是如许一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却在抵当安禄山叛军的时候,手握20万大军,又有潼关坚硬的防御工事,为何竟然在和安禄山叛军交战的时候三军覆没,致使潼关失守,叛军当者披靡攻入首都长安呢?

第一,唐玄宗好大喜功,急功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史之乱之所以造成,除了唐玄宗妄想享乐,不睬朝政外,基本原因,还在于唐玄宗好大喜功。他在处理北方边关少数民族问题上,妄想边功,所以才会把那么大的兵权交给安禄山。

就好比让哥舒翰动员石堡城一战,在哥舒翰之前,多位将军都已经敷陈唐玄宗。石堡城是突厥集全国之力来戍守的一个处所,不轻易打,打下来用处也不大。然则唐玄宗偏偏要打。究竟哥舒翰损失了好几万人,耗时数月才拿下,能够说是惨胜。可唐玄宗不吸取教训,却认为这是他的伟大劳绩。

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握20万大军,为何却惨败于安禄山之手!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

在潼关问题上也是。潼关的守将原本是封常清、高仙芝。因为唐玄宗在戎行安置上实外虚内,这两员名将在洛阳打不赢安禄山,退到潼关苦守。若是这两员上将一向守在潼关,安禄山未必能进步一步。然而唐玄宗却听信太监诬告,杀了这两员上将,又让有病在身的哥舒翰前去接替封常清和高仙芝。哥舒翰前去潼关后,持续执行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做法,苦守不出。然则,急功冒进的唐玄宗却强逼哥舒翰出击,哥舒翰大哭出击,最后造成三军覆没。

第二,大臣们用力于勾心斗角,而不是同心平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节节败退,除了唐玄宗昏庸以外,还在于朝臣们不和。

一是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弗成和谐,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造反。

二是上将封常清、高仙芝与太监边令诚不和,边令诚诬告并让唐玄宗杀掉封常清和高仙芝。

三是哥舒翰统兵后,又因为与安禄山以及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不和,诬告安思顺。安思顺是安禄山族弟,然则,他其实并没有站在安禄山一边。在安史之乱之前,他就曾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会造反。唐玄宗不听。哥舒翰掌控权力今后,便伪造证据,最后让唐玄宗杀掉安思顺。

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握20万大军,为何却惨败于安禄山之手!

(杨国忠剧照)

四是哥舒翰和杨国忠不和。正本哥舒翰是杨国忠死力提升起来,对于安禄山的。然则哥舒翰掌兵今后,便和手下谋害杀掉杨国忠。固然说他这或许是公理的行为,但的确造成了将相不和。致使后来杨国忠在唐玄宗眼前进诽语,强令哥舒翰抛却苦守,轻率出击而最终三军覆没。

五是哥舒翰的两个手下不和。哥舒翰正本在领兵之前便已中风,无法处理平常事务,是以他把军事托付给了两个手下。个中王思礼主管马队,李承光主管步卒。偏偏这两小我不和,经常互相抬杠,而有病的哥舒翰却无法化解他们的矛盾。

从上到下,都在勾心斗角,这战争还打得赢么?

第三,哥舒翰枉为名将,不克起带头感化。

哥舒翰在边关的时候,是常胜将军。然则在潼关,他的一系列做法实在值得商榷。

一是痛哭出关,骚动军心。哥舒翰否决出关,首倡苦守。后来这个主意遭到唐玄宗和杨国忠的否决,只得出关。既然要出关,那就正对实际,激励将士,背水一战。可是他作为主将,却在这时候痛哭出关。你是主将,却如许做,不是在骚动军心吗?军心都乱了,一起头就败了。

威震边关的哥舒翰,手握20万大军,为何却惨败于安禄山之手!

(安史之乱)

二是批示欠妥,毫无战术。哥舒翰已经领略安禄山是用疲弱之兵把他引进潜伏圈,用精兵对他进行围歼。这是在他出关前就领略了的。既然如斯,岂非就没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战术放置吗?该怎么打?打不赢又该怎么退却?所有这些他完全没有设计。的确就是把20万大军直接往安禄山的大口袋里赶了事。这是一个经验雄厚的名将的做派吗?

三是被俘屈膝,信用扫地。哥舒翰最后被安禄山俘虏今后,他竟然跪倒在他曩昔的仇敌眼前,称安禄山是“陛下”,向安禄山屈膝屈膝。并且还说,只要安禄山留他一条小命,他就帮安禄山挽劝那些人屈膝。没想到,他手下的人都有节气,果断不愿屈膝。究竟安禄山感觉他无用,正本封了他高官,给他拿掉,把他关进牢狱。后来安庆绪逃跑的时候,又把他杀了。他如斯斯文扫地,仅仅保了一年的命,最后还被杀掉。

如许的皇帝,如许的朝臣,如许的上将,潼关之战,若何能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