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决战香积寺:唐朝扭转安史之乱颓势的转折性战争

2019-06-16 21:23:36 暂无 阅读:1737 评论:0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的硝烟已整整燃烧了两年。精疲力竭的双方,在横跨黄河与长江流域间的三条战线上络续厮杀。因为各自都具有相当的手艺、计谋和资源优势,所以将战争慢慢推向了相持消费阶段。

是以,谁能首先从某个局部获得重大胜利,就能够鞭策新的趋势运行。香积寺四周的决意性战争,就是在如许的配景下发生的。

决战香积寺:唐朝扭转安史之乱颓势的转折性战争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 安禄山

自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叛军集体与唐朝中央势力就在横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袤地区内,形成了稳定的三条战线。个中有两条是安禄山掀起兵变时就放置的既定路线,剩下一条则是唐朝的还击基本。

唐肃宗继位的灵武,就是至关主要的朔方镇焦点,也是唐朝还击安史集体的力量提议点。行使河套-鄂尔多斯高原的国际十字路口地位,能够最快收拢那些涣散在边区的精锐军队,同时也轻易招募外番的客军助战。响应的,叛军以范阳老基地为中心,和朔方镇形成北部战线。两者的争夺核心,就是介于彼此之间的河东镇辖区。

决战香积寺:唐朝扭转安史之乱颓势的转折性战争

唐朝与安史叛军直接存在三条战线

叛军为了截断唐朝中央的粮食供给,一向进展以东都洛阳为基地,顺着江淮流域东进。但在睢阳被张巡率领的留守军队盖住去路,形成了原本或者并不存在的第二条战线。因为唐朝的首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西部与北部,所以叛军原本认为这路战事会非常顺利。究竟,却在睢阳被拖住了9个多月。唐朝的漕运部队也就直接改道长江的荆州,去往玄宗南逃的巴蜀。

最后,唐朝方面一向将抨击的重点放在关中。固然从纯计谋角度来看,叛军因倾巢出动而让范阳总部显得加倍懦弱。但王朝政治的正统性需求,让唐军不得不优先选择长安和洛阳。是以,大量的军队起头从南北两路集中,形成了原本或者只是牵建造用的第三条战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