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2019-06-27 03:48:14 暂无 阅读:1271 评论:0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年青年头的唐文宗皇帝与宠臣李训、郑注谋害除掉太监,夺回权力,究竟因为规划不周,被太监集体反扑,介入谋事的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皆被太监灭门,受连累的官员多达一千余人,这就是晚唐汗青上极为血腥的“甘露之变”。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大唐

皇帝结合大臣杀寺人,反倒被寺人反噬,不克不说晚唐政治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朵奇葩,那么文宗皇帝为什么出此下策,“甘露事变”又为什么会失败,一切还要从唐朝太监轨制说起!

太监擅权,历来为君王所隐讳,唐朝建国今后,太监权力被严重约束,其所供职的内侍省,只负责内库出纳和皇帝的饮食起居,《旧唐书.太监传》序文记载:少贞观中,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内侍是长官,阶四品。

玄宗后期,形势发生了转变。

作为一代圣主,玄宗早年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的伟业,但到了后期,唐玄宗起头陷溺酒色,“春宵吃力短日高起,此后君王不早朝。”很多政事交由太监打点,尤其是高力士,荣宠至极,“每四方进奏文表, 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他尝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不光如斯,玄宗皇帝还鼎力提升高力士,开元初年授其右监门卫将军,至天宝初年,再授冠军上将军兼右监门卫上将军, 赐爵渤海郡公。 天宝七年, 又増授他为骠骑上将军,成长到后来,王子们见到高力士都客虚心气的喊“阿翁”,驸马辈的喊“爷”,王公大臣们就更不消说了,宇文融、李林甫、韦坚、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更是经由高力士获得宰相之位。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高力士脱靴

但此时的高力士,固然呼风唤雨,却并未形成一股力量,充其量是个“佼佼不群”的寺人,李白让他脱鞋,他就的老忠实实脱鞋,用周星驰的话说:“乞丐中的霸主,照样乞丐”。

安史之乱中,唐进取层的权力机构乱成一锅粥,北上称帝的肃宗皇帝,生性柔弱,在孤立无援的情形下,独一能帮他拿主意的就只有丑八怪李辅国,李辅国也是以大权在握,拜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起头掌控兵权,肃宗、玄宗归政长安后,李辅国与慌张后勾通,作威作福,清扫异己,甚至想着做太监宰相,固然遭到宰相萧华的否决未能得逞,但并不故障他持续擅权,代宗皇帝继位后,他自恃拥立有功,厚颜无耻的说道:人人但内中坐,外事听老奴措置。

代宗皇帝在《新唐书》中评价不高,但在《旧唐书》可是“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圣主,若何评价代宗皇帝这里不做睁开,但他对李辅国深恶痛绝,继位不久,就在太监程元振的匡助下,免掉了李辅国的地位,后又将其机要杀死,除掉了最大隐患。

但代宗皇帝并未肃除太监擅权,李辅国被处身后,又坐大了程元振,不光庖代了李辅国的元帅行军司马职务,还专制禁兵,后又加封至镇东上将军,骠骑上将军,邠国公,其权力跨越了李辅国。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安史之乱

比及程元振倒台,又来了个加倍贪婪的鱼朝恩,不光坐上了世界观军容宣慰措置使的位置,还统率京师神策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权臣。

但此时的太监,固然影响力大大增加,却也没有到影响朝政的田地,尤其是鱼朝恩,外观上看,风光无限,但皇上动动嘴,宰相元载就带着两个策反的寺人将他干掉,比起“甘露之变”的兴师动众,的确就是杀牛用鸡刀。这也解说一个问题,此时的太监,看似势大,依旧是皇权的附庸。

真正的转折来自德宗皇帝,他继位后,出于对太监擅权的小心和不满,一度把禁军的统帅大权交到司农卿白志贞手里,白志贞早年侍奉节度使李光弼,口碑不错,代宗皇帝本认为是个能够倚靠的大臣,但这位老兄掌控神策军后,立马蜕化沦落,不做实事不说,还搞了一堆朱门后辈吃空饷。泾原叛乱中,仓皇失措的德宗皇帝逃出长安,堂堂神策军竟然无人护驾,反却是窦文场、霍仙鸣两个太监不离不弃,随侍摆布。心灰意冷的德宗皇帝大彻大悟,再也不信任那些假大空的文武官员,“德宗还京,颇忌老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禁旅文场、仙鸣分统焉。”自此今后,太监典军成为定制,一向到大唐朝终结。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大唐与吐蕃战乱

能够说,太监可以掌控朝局与前文所述的一系列事变有亲切关系,恰是因为有了这些履历,皇帝对士医生阶级的信任水平降到最低,而太监因为特别的身份,起头崛起,并最终掌控兵权。然而矫枉过正,权力是一剂无法抗拒的..,任何一个群体,一旦掌控权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权力的失控,即使是生理出缺陷的太监群体,也不破例。

顺宗时期,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士医生集体,进展收回军权来限制太监权力,史称“永贞刷新”,这一做法获得了皇帝的黑暗支撑,但此时的太监集体,早已今非昔比,不光熟练把握各类宫斗技能,还行使监军的机会与各地节度使结成好处配合体,“永贞刷新”仅仅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就寿终正寝,刷新失败后,顺宗被迫退位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杀,王伾死于贬所,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赫赫有名的 “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就是在贬官后写下名垂青史的《捕蛇者说》。

宪宗时期,太监又更进一步,掌控了枢密院,形成“权阉四贵”的太监权力系统,不光掌控了国都防务大权,还深入文官系统,侵蚀相权,彻底形成了太监治国的局势。说到这里,还有个见笑,宪宗时期,监察御史元稹(曾经沧海那位)出差,和太监仇士良一同入驻驿站宾馆,因为只有一间上房,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打了起来,宪宗据说后,不光不平正处理,还拉偏架,斥责元稹“少年后辈, 务作威福”,更是将他贬官为江陵府士曹,自此今后,再没有人敢和太监抢器材了。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唐朝后期,太监逐渐掌控权力

好在宪宗皇帝贤明神武,即使重用太监,却没有形成太监为祸的极端排场,不光如斯,他还于任上鼎力削藩,培养了“元和中兴”这个不大不小的伟业,若是持续下去,中兴大唐亦未可知,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宪宗后期,陷溺丹药,变得喜怒无常,动辄杀掉身边的太监泄愤,心有戚戚的寺人们,担心哪天不走运,遭到宪宗践踏,于是结合郭皇后,先脱手为强,除掉了年仅四十二岁的李纯,政酿成功。此后就是深嗜嗑药的敬宗皇帝和陷溺狩猎的穆宗皇帝,一个死于丹药,一个被太监杀死,宪宗多年的改造,毁于一旦。

到了这时候,太监与皇权的矛盾已经变得弗成和谐,外观上看,太监依旧是皇帝的家奴,尽量大权在握,因为生理原因,他们无法篡权夺位,比起安禄山、史思明、朱泚等武人来的平安,但宪宗和穆宗的死,让双方的信任和依靠荡然无存,而泾原叛乱后,唐朝又进入到相对不乱的时期,太监对皇权的撑持感化降低,宪宗削藩,更是降低了外患风险,整顿内鬼,就成了新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宗皇帝继位后,吸取祖父宪宗,哥哥敬宗的教训,重用清廉的宋申锡,进展能借他之手除掉太监集体,哪知宋申锡是个政治菜鸟,动作尚未起头,新闻就泄露出去,被太监集体反咬一口,先行诬告谋反,就连文宗都信认为真,若是不是文官集体集体出头说情,宋申锡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宋申锡贬官,事情却没有竣事,唐文宗行使太监内部的排挤,将神策军交到仇士良手里,最终处死了大权在握的王守澄。

初战告捷,文宗有些感动,进展再接再厉,彻底终结太监干政的局势,于是一个月后,“甘露之变”爆发。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的总导演是唐文宗,但实际执行者倒是李训、郑注。

李训身世陇西李氏,是前宰相李逢吉的从子,史书记载他:描写魁梧,擅长争执,但为人阴险,自认为是。不是个能够拜托大事的主,而另一位共谋者郑注,原本是个跑码头的游医,后来投奔到了王守澄的旗下,成了太监一党,诬陷宋申锡就是他的主意,但这家伙见机行事,在为文宗皇帝医治风疾的过程中,反水了主子王守澄,成为“甘露事变”的主谋。

把军国大事交到两个才能不足,却心怀鬼胎的家伙手里,从一起头就注定了失败。

按照李训的规划,行使给王守澄举办凶事的机会,将太监集体骗去送葬,再由郑注率领亲兵将他们一网打尽。

这个规划听起来不错,王守澄固然被处死,但他在太监中依然存有伟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皇帝发话,太监们天然要去列入葬礼,借机斩杀一了百了。但规划制订后,李训担心郑注把劳绩一小我领去,暂时点窜规划,改为调动韩约管辖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仕宦和士卒,先于郑注一步,在国都诛除太监。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理论上来说,如许做也能够,寺人数量有限,其所掌管的神策军又驻扎在城外,在通信靠吼的年月,只要雷霆万钧,将领头的几个寺人一击必杀,其他善后工作都好整顿。

但这个规划却有一个大大的马脚,那就是介入执行的几小我,都是水货。

昔时十一月二十一日,百官上朝,左金吾卫上将军韩约没有按照往常的套路报安然,而是暂时加戏,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天夜里显现甘露,这是天降吉祥,想请万岁爷去看看。

天降吉祥这事,在封建社会经常显现,尤其是汉宣帝时期,隔三差五就出吉祥,就和如今观测到UFO差不多,真假不主要,皇帝愉快就好。

唐文宗顺势摆驾含元殿,让百官先去看看虚实,过了良久,李训报告:看起来不像是甘露,拿禁绝的情形下,先不要发布。

连续不断的变故搞的唐文宗摸不着思想,于是派出太监仇士良、鱼弘志再去核实一下。

李训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仇士良、鱼朝恩刚走,他就向皇帝请旨,诛杀太监。唐文宗这时候才知道,李训点窜了作战规划,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其实都这时候了,哪还需要什么圣旨,先斩后奏才是王道,磨磨唧唧只会虚耗时间。更搞笑的是,驻扎在丹凤门外的郭行余、王璠吓的两腿股栗,王璠爽性就不来了,他所带的宁兵也没有列入动作。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这边拖拖拉拉,那边引蛇出洞的上将军韩约也出了问题,堂堂上将军,面临几个寺人,大冬天的竟然吓出一身盗汗,被仇士良看出眉目,加上士兵隐藏不到位,露出马脚,十分小心仇士良和鱼弘志一看事势不妙,撒丫子就跑,不光本身跑,还拉着文宗皇帝一路躲进皇宫。

皇帝和寺人一路进了皇宫,李训的规划就算失败了,因为事先他基本没有预备预案,规划好若是第一步动作失败怎么办?若是他能背注一掷,追入皇宫斩草除根,即使失败也算是尽心竭力,但夸夸其谈的他,基本没有置之死地的胆子!

仇士良和鱼弘志逃脱后,立马调动神策军平叛,本就是乌合之众的李训一党,死的灭亡的亡,李训本身跑到了终南山,筹算进修后世的武松,伪装成僧人逃命,哪知落发人也怕世俗的魔鬼,不敢收留他,无可若何的李训只好乔装装扮,前去投靠已经被他甩掉的郑注,路上被周至镇遏使宋楚抓获,最终一命呜呼。

“甘露之变”彻底失败!

唐朝的太监,废立皇帝易如反掌,皇帝为什么无力制衡太监?

日慕点评:

汗青学家白寿彝曾经指出 “一样来说,在皇帝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的时候,太监是难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靡烂,皇帝不睬政事或难于理政的时候,太监则往往趁机而入,染指于政,甚至摆布政局”。

唐朝建国之初,无论是高祖李渊、太祖李世民、照样高宗李治,都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玄宗今后,皇帝的本质和能力起头下降,接乱络续的内争也给了太监展示忠心和才能的机会,导致太监权力的直线上升,皇权与太监之间的矛盾起头尖利起来。

“甘露之变”是唐朝后期君权与太监矛盾极端激化的产品,年青年头的文宗皇帝进展经由武力斗争的形式,铲除擅权的太监,夺回兵权,但他缺乏充沛的政治聪明,低估了敌手的壮大,在没有预备充裕的情形下就慌忙提议动作,不光如斯,他在选人用人方面也经验不足,被李训和郑注两个体有效心的投契者行使,最终导致规划失败。

“甘露之变”是唐朝太监擅权的又一个转折点,老羞成怒的太监们,对皇帝和群臣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们软禁了文宗皇帝,大权在握,“迫胁皇帝,下视宰相,欺侮朝士如草芥”“世界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罢了”。

天复三年(903年),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杀第五可范等太监七百多人,唐朝自中期一来太监擅权的局势彻底消亡,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唐朝也完了!

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