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2019-08-19 15:47:34 暂无 阅读:809 评论:0

北周大定元年二月,隋文帝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公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定数,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公布大赦世界。不久,统一世界的敌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西凉很快被灭,隋朝的开皇八年(公元五百八十八年),隋文帝杨坚看到北方突厥的声势渐微,于是,决意一鼓作气攻下江南,覆灭陈朝。而陈朝在江南的统治陈旧不胜,皇帝陈后主只顾本身享乐,置恢弘公众于掉臂。在繁重的税赋之下,陈朝人民的生活能够说是吃力不胜言。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凭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载,隋文帝在开皇八年的十月二十八日起头攻打陈朝,太庙祭祖后,晋王杨广、清河公杨素等率领大军声势赫赫地杀向江南。

隋朝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可是,醉生梦死的陈后主仍然不为所动。陈后主自认为拥有长江天险,对杀气腾腾的隋军不屑一顾。他拒绝了陈朝众将积极备战的恳求,反而同心预备起即将到来的春节。为了欢度佳节,陈后主甚至把正在镇守长江的两字儿子召回了建康,同样返回建康的,还有在长江镇守的浩瀚船只。

如许一来,陈朝正本就一发千钧的江防就加倍危险了。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隋朝大军军容齐整,立时就达到了长江北方。陈朝固然占有着长江天险,可是,守备不足,京口、采石两个计谋要地,立时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陈朝中的大臣建议后主:赶紧从国都调兵巩固江防。没想到,昏庸的陈后主盲目乐观,他仍然相信长江天险固若金汤,而且,认为国都中兵将削减会影响到他过春节时的局面,于是,决然拒绝了大臣的建议。

这时,率领隋军驻扎在长江北岸的将领是隋军名将贺若弼,贺若弼固然是武将,然则,却并不是一个思想简洁之人。贺若弼领军来到长江北岸后,络续地吩咐军士打探南朝的新闻。陈后主杂沓的布置,让他成功攻下江南的决心更足了。贺若弼知道长江天险的厉害,在他看来,批示手下硬攻的话,即使最后获胜了,也要伤亡惨重。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获获胜利,贺若弼接纳了如许几个办法:

一、麻木陈军。

贺若弼将军中的驽马汇集起来然后卖掉,然后,偷偷地购置船只。买到多量的船只后,贺若弼又沉寂地将其藏了起来,而且,严令手下士兵缄舌闭口,以免让陈朝发现。为了疑惑陈军,贺若弼还特意将几十辆破旧的划子放在陈军眼前。

如许一来,陈军认为,隋朝固然凶猛,然则,却并没有渡江所用的船只,于是,便逐渐的放松了小心。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二、矫揉造作,使陈军感应疲惫。

固然,陈军在长江南岸预防的战士很少,然则,他们的小心性极高。并且,依仗着长江天险,不少陈军战士都有着决战之心。贺若弼为了日后可以出其不料地攻打长江,特意号令军士在交代之时高声鼓噪,作出攻击的姿态。

陈军见对面声势浩荡,认为对面就要渡江了,于是,赶忙做好了斗争预备。没想到隋军只是喊而不攻。如斯多次下来,面临隋军的呐喊,陈军已经习认为常,索性就不为所动。不光如斯,贺若弼还经常组织士兵在长江北岸狩猎游玩。

陈军将士见对面成天嘻嘻哈哈,于是,便加倍的放松了小心。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贺若弼见对面陈军的守势已经逐渐松懈了,于是,在暗地里加倍严厉地练习军士,为渡过长江做预备。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五百八十九年)的正月初一,贺若弼趁陈进取下大举欢庆春节之时,率领隋朝大军攻打长江,直袭京口。在隋朝睁开斗争之时,陈军还没有丝毫的察觉。

很快,贺若弼率领隋军攻下了计谋要地京口。此外一处军事重镇采石,也很快被隋朝的将军韩擒虎占领了。这时,陈后主才感应了危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陈后主作为一个皇帝,在敌军压境时竟然命令让国内的僧人、尼姑等参军作战,真是可悲又可叹。

贺若弼不光作战勇猛,并且,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在攻下京口后,贺若弼严厉地约束将士,并将违反军令私下买酒的士兵处以死刑。如许一来,陈朝的公众四处颂扬着隋军的勇武,陈朝将士加倍无力抗击了。

眼看国家要亡国,这个皇帝却忙着过年,结果真的亡国了

其实,陈朝不乏名将,萧摩诃就是一个。

可是,萧摩诃多次..作战,都被陈后主拒绝。直到隋军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他出战。固然,萧摩诃勇猛无比,有万夫欠妥之勇,然则,陈朝已经大势已去,凭他一人实在难以拯救事态。很快,萧摩诃就在钟山被隋军俘虏了。

贺若弼的渡江之战,可谓是所向无敌,这一战争,也被后人看做是瞒天过海的经典战争。正如诗人周昙所写:“破敌将军意气豪,请除倾国斩妖娆。红绡忍染娇春雪,瞪目看行切玉刀。”陈朝消亡后,隋文帝完成了本身统一大业,竣事了近三百年的盘据局势,竖立了隋朝。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隋书·贺若弼传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