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2019-09-13 13:38:05 暂无 阅读:1467 评论:0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时代,相关人物离别为袁绍、韩猛、淳于琼、许攸、张郃和曹操。故事的大意是如许的: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睁开决战。经由一个多月的比武,曹操军粮求助,筹算抛却官渡返回许昌。谋士荀彧写信提出劝谏,认为应该苦守官渡,守候时机,对袁绍动员致命一击。这封信终于曹操改变心意,下定决心在官渡与袁绍一决牝牡。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没过几天,上将徐晃得知袁绍手下将领韩猛正押送粮草赶往袁绍大营。谋士荀攸提出,派徐晃截击韩猛,销毁粮草。曹操依计而行,命徐晃率领部将史涣一路迎战韩猛。韩猛猝不及防,被徐晃击败,粮草也被徐晃一把火烧完。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韩猛逃回袁绍准许后,袁绍盛怒,欲将韩猛斩首,却被文武劝阻。谋士审配提出,应该在袁军屯粮之所乌巢驻扎重兵,防止曹操狙击。袁绍便命上将淳于琼率部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及二万人马镇守乌巢。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面临曹军粮草告罄,曹操立即写信给坐镇许昌的荀彧,要求他火速向官渡前方运粮。不虞使者在前去许昌的途中被袁军抓获,信件被许攸截获。但当许攸拿着这封信面见袁绍,建议袁绍狙击许昌时,却遭到了袁绍的拒绝。就在此时,谋士审配从邺城送来信件,敷陈袁绍许攸的子侄在邺城为非作恶。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袁绍盛怒,傍边训斥许攸,并求全许攸私通曹操。许攸明知审配此举是在诬陷本身,但却百口莫辩,只得仰天长叹,筹算拔剑自刎。摆布立即出言相劝,并鼓舞许攸屈膝曹操。这句话点醒了许攸。当晚,许攸便脱离袁绍大营,屈膝了曹操。后来便有了曹操火烧乌巢的故事。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小说的这段故事情节,其实包含了三个小故事,一是韩猛被徐晃击败,二时候袁绍派淳于琼镇守乌巢,三是审配诘扬许攸亲属,令许攸屈膝了曹操。但与真实的汗青比拟,这些故事倒是有真有假。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首先,徐晃出兵销毁袁军粮草之事,在汗青上确有其事。《三国志•荀攸传》载:“(曹操)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不外,徐晃所面临的袁军将领却不是小说中的韩猛,而是一位名叫韩(后背一个字是上面一个荀下面一个大字,输入法无法打出)的将领。而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提到,这名姓韩的将领尚有韩猛、韩若等名字,令人不知道此人的原名事实是哪一个。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小说中提到的淳于琼镇守乌巢之事,切实是真实的汗青记载,不外他镇守乌巢的军力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两万多人。《资治通鉴》云:“十月,绍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小说作者之所以将乌巢的军力改成了两万多人,目的很简洁,就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悬念,为后来描述的曹操亲率五千人马火烧乌巢的情节作铺垫。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审配抓捕许攸的子侄之事,却并非是审配诬陷许攸,而是许攸的眷属罪有应得。《三国志•荀彧传》载,早在官渡之战起头前,荀彧就指出:“许攸贪而不治……若攸家犯其法,必不克纵也,不纵,攸必为变。”《三国志•武帝纪》亦称:“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克足,来奔。”。从这两段记载来看,审配拘系许攸子侄是证据确凿,许攸看到本身的罪过露出,知道难以在袁绍阵营容身,于是便屈膝了曹操,这也导致了后来袁军的粮草被烧及在官渡的惨败。

参考书籍:《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