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元并不是一个短寿王朝,国祚四百多年超乎想象

2019-11-10 21:04:32 暂无 阅读:1994 评论:0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结束了宋与辽、金的“南北朝”时代,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

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开始了大蒙古国时代;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即史称大元大蒙古国;1368 年大都失守,惠宗退居上都滦京,进入了史称的北元时代,最终于1635 年归附与后金。

若从成吉思汗时代算起,至“北元”灭亡,元朝享有国祚,并不是仅仅90 余年(仅仅为大一统时期),实际为429 年,几乎逼近了夏朝的寿命。然而与明朝几乎相始终的“北元”,恰恰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长达两百多年的“南北朝”时代。

元并不是一个短寿王朝,国祚四百多年超乎想象

据《明史》等资料显示,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心心念念的要获得时在“北元”的“传国玺”,“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为耻不得传国玺耳。”、“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在明人和元人心里,传国玺以及凝附于传国玺之上的封建正统观念,这成为没有获得“传国玺”的朱元璋终生憾事。

元代的“传国玺”是从哪里获得的呢?据《元史》记述“甲申,次阜亭山,宋主遣知临安府贾馀庆,同宗室保康军承宣使尹甫、和州防御使吉甫,奉传国玺及降表诣军前。”可知这里得到的是宋王朝的“传国玺”

又“(杨桓传)至元三十一年,拜监察御史。有得玉玺于木华黎曾孙硕德家者,桓辨识其文,曰「受天之命,既寿永昌」,乃顿首言曰:「此历代传国玺也,亡之久矣。今宫车晏驾,皇太孙龙飞,而玺复出,天其彰瑞应于今日乎!」即为文述玺始末,奉上于徽仁裕圣皇后。”这里出现的或许是秦始皇时期的最早的“传国玺”,亦或是伪造之物。

而后林丹汗败亡,归附后金所献的“传国玺”是“制诰之宝”,亦并非《元史》所谓的“受天之命,既寿永昌”始皇帝传国玺。据说这方“制诰之宝”是元顺帝被明朝赶进沙漠时所携带的宫中之物,后来不知下落。二百多年后,有人在山中放羊,发现羊三天不吃草,总是用蹄刨地,牧羊人好奇地在原地挖掘,得到了这块传国玺。后来,这方玺宝落入了元人后裔归化城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手中,而后察哈尔林丹汗得到。这块玺为玉质,交龙纽,其文为汉篆“ 制诰之宝” 四字。“八月庚辰,贝勒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以获传国玉玺闻。先是元顺帝北狩,以玺从,后失之。越二百馀年,为牧羊者所获。后归于察哈尔林丹汗。林丹亦元裔也。玺在苏泰太妃所。至是献之。”(《清史稿》)清太宗皇太极对此天降符命十分重视,举行了隆重的受宝大典。次年建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并正式称帝。

制诰之宝,明代也刻制过。据《明史》记载“明初宝玺十七”,其中有一枚“制诰之宝”用于发布“诏”书。后明代发展为二十四枚,即“宝二十有四。旧宝十有七,嘉靖十八年增制者七。”大量的制作帝王国玺用来冲淡没有传国玺之虚。清代承袭明制。据资料显示,清初有国玺39 枚,乾隆时期楷定35 枚,其中25 枚收于北京交泰殿,10 枚收于盛京。刻制了满汉文合璧的玉玺25 枚谓之“二十五宝”。

正如《明史》周敬心所言“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敬瑭入洛,更以玉制。晋亡入辽,辽亡遗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者渔而得之。今元人所挟,石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之玺,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

此外,《辽史》记载“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子婴以上汉离祖。王莽篡汉,平皇后投玺殿阶,螭角微玷。献帝失之,孙坚得于井中,传至孙权,以归于魏。魏文帝隶刻肩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宝」。唐更名「受命宝」。晋亡归辽。自三国以来,僭伪诸国往往模拟私制,历代府库所藏不一,莫辨真伪。圣宗开泰十年,驰驿取石晋所上玉玺于中京。兴宗重熙七年,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天祚保大二年,遗传国玺于桑乾河。”;《金史》“宗望追及辽主,决战,大败之,获其子赵王习泥烈及传国玺。”或此传国玺已经迷失在了大金之地,亦未可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