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2019-11-12 18:41:57 暂无 阅读:1818 评论:0

纵观历朝历代,天下一统之后,开国功臣大都难以善终,就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般。仁慈如宋太宗“杯酒释兵权”,不流血收回兵权都传为美谈。但是在唐朝,开国功臣们少有被夺兵权的,大都寿寝正终,与其他朝代开国功臣惨烈的死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杯酒释兵权呢?原因如下: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一、皇室战功显赫

从史书记载上看,在李渊起兵反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家父子的军功最为显著,唐王朝建国之战功多在李渊、李世民父子上。《旧唐书》中载其父子二人战功,李渊十太原起事的领头人,正因他的带领,使得起义军很快壮大起来,“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丙戌,进下临汾郡及绛郡”。

而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的功绩更为显著,其功有三:

一、平定陇西割据势力薛举及薛仁杲父子,“薛举寇泾州,太宗率众讨之,不利而旋。九月,薛举死,其子仁杲嗣立……凯旋,献捷于太庙”,为唐朝铲除了西北方面的威胁;

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宋金刚之陷浍州也,兵锋甚锐。高祖以王行本尚据蒲州,吕崇茂反于夏县,晋、浍二州相继陷没,关中震骇,……于是刘武周奔于突厥,并、汾悉复旧地”,巩固了唐朝大后方势力,为接下来的统一战争打下基础;

三、在虎牢关战役中,一举歼灭收缴中原两大集团---王世充和窦建德割据势力,“乃将建德至东都城下。世充惧,率其官属二千余人诣军门请降,山东悉平”,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后,李世民凭借战功“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执掌天下兵权。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由此可见,初唐建国,李渊、李世民兵马在手,又因其军功显著,在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大放异彩,无人出其左右,自是不怕功臣们功高盖主,也无需杯酒释兵权。二、山东士族与关陇集团的对立

在初唐时期,以李家为首的关陇集团作为新的门阀势力,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他们的部分血统来自鲜卑族,社会声望自是不如魏晋以来由汉族组成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虽然已面临末日,但他们还自恃已有的郡望,拒绝与包括皇族在内的非士族联姻,其中以山东士族最为突出,《太平广记》曰其:“耻与诸姓为婚”,由此可见山东士族之倨傲。

山东士族不听招揽,不肯与皇族联姻,在朝堂上势力庞大,故此与关陇集团形成对立局面。唐朝初年统治者对于山东人、关中人的区别对待溢于言表,如太宗与臣下议事时“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为削弱山东士族的威望,提高陇西李氏的地位,“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但是山东士族盘踞中原多年,势力雄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氏族志》修成后仍将崔民干列为一等,太宗由此不满,重修《氏族志》,将皇族列为第一等,崔民干列为三等。借此打击山东士族的声望。而随李渊、李世民起事的功臣归属于关陇集团,有着相同的利益诉求,故为求政治上的平衡,功臣不但没有被打压,统治者还将皇室公主下降于功臣后代以示拉拢,如唐太宗长女长乐公主下嫁长孙无忌之长子长孙冲,高阳公主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等。三、宗室牵制

在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李渊除了重用李世民、李元吉等亲子外,还重用宗室子弟四处征战,抢夺兵权。李家宗室出身的关陇集团,陈寅恪先生总结出有两大特性:1.“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如长平王李叔良,义宁中曾任左光禄大夫,封长平郡公。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武德元年,被拜刑部侍郎,进爵为王。后“师镇泾州,以御薛举”。在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下,相比于外姓功臣,李渊更信任依赖这些与他血缘相近的宗室子弟,愿意授予他们更多的兵权,因此宗室子弟多在外为将,征战四方。天下一统后,李渊又借助李氏家族的力量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才,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由此形成了宗室与功臣共掌兵权的局面,在集团内部形成对立,使得皇族统治越发巩固。双方牵制之下,缺一不可,因此不需卸磨杀驴,夺取功臣手中兵权。四、边疆战乱频繁

初唐时期,边疆不稳,北方有突厥扶持的梁师都盘踞,东突厥在漠北一带虎视眈眈;西域各国与西突厥在西域一带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吐谷浑在青海东北部经营多年;而辽东一带..也不安分。这些小国时常犯边为寇作乱,侵扰边民。

《旧唐书突厥传》中多有记载:“时北突厥作患,高祖厚加抚结,与之并力以图北蕃,统叶护许以五年冬”,不止突厥对中原腹地觊觎已久,吐蕃也在不断挑衅试探,贞观八年,吐蕃进攻松州,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反为所败,边人大扰。由此可知,唐朝建国初期,边疆局势不稳,人心动荡,尚需将领镇守边疆,威慑边国,因此对于功臣还需安抚嘉赏,不能夺其兵权,以防边疆战乱起而无可用之将。

纵观历朝历代,为何仅唐朝没有“杯酒释兵权”?

五、小结

综上所述,其他朝代的开国功臣之所以被诛杀,是因为在天下一统之后,民心大定,局势安稳,武将再无用武之地,文武殊途,文臣打压武将,屡屡进言要夺功臣兵权;加之功臣功高盖主,不知收敛,最终被皇帝猜疑打压夺权,下场凄惨。

但是在唐朝,由于李唐皇室出身显贵,李家子弟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功勋显著,功臣难掩其光彩。且初唐尚无文武分途之事,朝中大臣文武兼备,身兼文武两职,文武界限不明显。又出于政治上的考量,需要宗室、山东士族、功臣三方之间相互牵制,互为犄角,以拱卫皇室,维护统治。而在建国初期,唐朝边域不稳,诸多小国屡屡犯边,需要武将镇守边疆,震慑纳降周边小国。

参考资料

[1] 唐代宗室诸王若干问题研究

[2] 唐代前期的宗室政策述论

[3] 论唐代前期宗室参政

[4] 君权、皇族与中晚唐政治

[5]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