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2019-11-14 15:01:17 暂无 阅读:1833 评论:0

今天我们分享《历史名将录》第十四集: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大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空有军事才能,但没有基本的谋生的技能,他只得寄食于南昌亭长家里,亭长老婆看他不爽,用计把韩信气走了,韩信离开南昌亭长,无处谋食,饥肠辘辘,去河边钓鱼,这时的他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快要饿死了。他无奈饿着肚子来到小河边,随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掐了一根小小的狗尾草,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有一位在河边盥洗衣物的老妈妈叫住了他,并慈祥的对他说:“小伙子,看你脸色那么不好,饿了吧?”韩信怔了怔,轻轻地点了点头。老妈妈又说:“来,我这儿有饭团子,你吃点吧!”随口又嘀咕了句:“你说你正年轻,何不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总比你这样游手好闲的混日子好啊!”。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杀人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过了一段日子,韩信去楚国参军,想大展宏图,可是楚霸王的目中无人却让韩信的才华无处施展,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后来韩信又听闻沛公刘季招收兵力,便从楚营辞职,去了汉营,刚开始韩信也是运气不顺,这才引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韩信以为汉营和楚营一样,感叹自己一生无用武之地,只得选择离开,萧何知道后,连夜追赶韩信,刘邦还以为萧何要在最困难的时候离自己而去,到了第二天傍晚,派去追赶萧何的骑将灌婴一行回到南郑后,前来汉王宫禀报刘邦,萧何已经带回来了,并告诉说萧何不像逃跑。刘邦这才松了一口气,积聚在心中的怒气散去了许多。他让灌婴将萧何带进来。

萧何一进门,刘邦既喜又怒,嘴中骂骂咧咧:“你这该死的家伙!你跑了,把我一个人留下当个光杆头儿,你到底是什么用心?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告诉我一声,我也好跟你走呀!”

萧何知道刘邦误解了,哈哈大笑:“我哪里敢逃走?我的为人大王还不了解?我是急着替你去追赶逃走的人,来不及禀告了!”

“谁又逃了?”

“就是夏侯婴法场相救的,后来大王封他为治粟都尉的韩信。”

“嘿嘿!诸将逃走的已有几十人,你不去追,却去追赶这小子,你不要再哄骗我!”

“确实去追韩信了,我不仅把他追回来,而且还要大王拜他为大将!”萧何平静地说。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什么?什么?”刘邦几乎喊起来:“拜他为大将,你真是吃了灯草放的轻巧屁!我上次不杀他,委以治粟都尉,他不领情,竟敢背叛我逃走,杀了他也不为过,你怎么还要推荐他?”

“韩信虽未证明过自己能统帅三军,但他具备统帅三军的潜质。”萧何毫不迟疑而又坚定地对刘邦说:“大王!我怎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当初在淮阴县,他不愿意死,宁肯以男儿七尺之躯而乞食漂母,甚至不惜胯下受辱,也不肯去死,因为他有太大的抱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恕我直言,遍观当今天下,为将之人,无一人能与韩信相比!”

刘邦非常诧异,韩信有这么厉害?但他对萧何是信赖的。自入汉以来,他尽忠为国,求贤若渴,特别是今日这个态度,确让刘邦感到十分意外,难道韩信真有大将之才?

萧何见刘邦不吭声,以为刘邦还是没有态度,非常生气地说:“韩信是当今唯一能打败项羽的人!如果用韩信还有希望,如果不用韩信,只能坐以待毙,一辈子在汉中称王,你自己看着办!”

这话点到了痛处,刘邦叹道:“谁愿意郁郁不得志长期呆在这里!好吧,先叫他做个将军。”

看到刘邦态度有所转变,萧何虽欣喜不已,但却冷静地说:“大王啊!如若只用韩信做个将军,不能指挥三军,他仍无法施展才华,终究还会逃走!”刘邦稍显迟疑地说:“好吧,只要韩信如你所说,我就用他为大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趁早滚蛋!”

汉元年(前206)七月,刘邦突然宣布一个爆炸性消息:翌日将斋戒三日,以古礼筑坛拜大将。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三天后,卯时刚到,顿时,鼓乐齐鸣。只见刘邦在众人簇拥下,登上了拜将台。

拜将仪式开始!刘邦从方几上站了起来,走到几案前,虔诚地烧了三柱香。跪下去,以示对帅旗、帅印的尊崇。然后,从萧何手中接过黄绢包裹的大将印绶,面向台下,宏亮、威严地宣布,拜二十五岁的韩信为三军统帅!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拜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为大将,他有什么资格,诸将有的愤慨不平,有的嫉妒不服。

“请韩信登坛受封!”

韩信面对喧嚷毫不介意,抬着头,迈着大步,登上拜将台,他在鼓乐声中从刘邦手中接过印符。

在萧何的鼎力举荐之下,一个从淮阴走出来的胯下小子,几经磨难,在今天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即将拉开帷幕的楚汉战争中,迎来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指挥的十大经典战役

【一】陈仓之战 ——汉高帝元年(前206)六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以“汉中策”帮助刘邦确定“东向争权天下”的方略。八月,韩信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多人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之策吸引了敌军注意力,当敌军的主力被引诱到了栈道一线时,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陈仓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倒攻大散关,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仓城(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打开了守卫关中平原的大门。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紧接着汉军主力挥师东进,占领了三秦,奠定了与项羽争雄天下的基础。

这就是韩信生平所指挥的第一个战役,韩信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成功地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由汉中进夺关中的战例。韩信出其不意奇袭陈仓,尔后分兵略地,连续作战,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地区。在这一过程中,韩信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

【二】京索之战——汉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彭城溃败后,留守关中的韩信迅速赶到荥阳前线,利用荥阳有利地形,组织多层次的战略防御体系,多次击破楚军于京(今河南荥阳南)、索(今河南荥阳)之间,歼灭了不断西进的楚军前锋,止住了战略溃败的颓势。 韩信不仅阻止了楚军的追击和进攻,还不时抓住战机,组织起必要而适当的反攻。他派曹参、灌婴、靳歙等将领分别出击,先后夺回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燕县(今河南长垣西北)、衍氏(今河南郑州市北)、武强(今河南郑州市东北)、菑南(今河南民权东)、昆阳(今河南叶县)、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等地,消灭了这些地区的楚军以及叛汉投楚的势力。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把战线由荥阳向东推进,协助刘邦,重点部署了由荥阳至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洛阳的纵深防御。依托这一带的有利地形,组织起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准备抵抗项羽新的进攻,阻止其连续突破。这样,北起荥阳南至南阳,西起洛阳东至外黄,构成一个纵横各数百里的正面战场,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楚汉斗争形势由汉的极度劣势进入到了相对峙的状态。 韩信在刘邦彭城惨败之余,阻止了楚军乘胜入关,稳定了战局,经营一个强大的正面战场,使刘邦转危为安,为夺取下一阶段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在汉高帝二年(前205)五月至七月之间完成的,充分显示了韩信扭转乾坤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安邑之战——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击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魏王豹于安邑的一次渡河进攻战。 汉高祖二年五月,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线形成对峙后,魏王豹反汉。豹踞河东,南下可切断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与荥阳、成皋一线汉军的联络,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前后夹击之势;西向则可直取关中。为解除侧翼威胁,八月,刘邦先遣谋士郦食其游说魏王豹未成。即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骑将灌婴、步将曹参等攻魏。魏王豹陈兵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以阻止汉军渡河。韩信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战术,集结船只,佯作由临晋关渡河,主力却直奔临晋关上游百余里处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乘魏军无备,用木柙缚罂缶(一种简易渡河器材)迅速渡过黄河,直捣魏军后方重镇安邑。魏王豹率军仓促迎战,并急调蒲坂之兵北上救援。九月,汉军在安邑西南击败救援的魏军,并俘获魏将王襄,袭占安邑。魏王豹率败军东奔曲阳(今河北曲阳西)。汉军乘胜追击,再破魏军,生擒魏王豹。

此战,韩信出其不意灭魏,使刘邦得魏降卒补充前线,加强了对楚正面防御,并为尔后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开辟北方战场创造了条件。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四】破代之战——安邑之战胜利后,鉴于黄河以北代、赵、燕三国和占有今山东大部的齐国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楚汉战争全局,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汉高帝二年(前205)后九月(即闰九月),韩信率军开始进军攻代。他针对代、赵联军的部署,决心以突然袭击的手段,长驱直进,快速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代军,消除自己东下破赵时来自侧翼的威胁。

此战,韩信的作战目标是首先歼灭代军,然后夺取邬县。韩信率领汉军自平阳沿汾水河谷北上,秘密行进,直奔邬县之东,突然向夏说军发起攻击,当即将其击败。夏说率军东逃,企图越太行山向赵军靠拢。汉军置邬县城的代军于不顾,全力猛追,追至阏与(今山西和顺),终于全歼代军主力夏说部,擒斩夏说。接着,韩信、张耳麾军东进,去攻赵国;由曹参率兵回师,包围邬县。这时,由于夏说部被歼,邬县成为一座孤城,代将戚公不敢坚守,弃城而逃,被曹参迫斩。至此,代国的武装力量基本覆灭,代国灭亡。 这次作战的规模不大,代军的力量也比较弱小,但仍然体现了韩信用兵的一贯特点,即先消灭敌人的军队,而后再解决攻城问题,即使作战的对象兵力弱小,也要突然袭击,出奇制胜。因此,汉军进展十分顺利,既未顿兵于坚城,也未被阻于险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敌,致使代军既未能屏蔽赵军,也未能迟滞汉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五】井陉之战——韩信灭亡代国以后,由于西线正面战场受到楚军强大压力,刘邦收取韩信的精兵充实成、荥防线。韩信从长远打算考虑,坚持要开辟北面战场进取赵国(位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 汉高祖三年(前204)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与张耳统兵数万越过太行山攻赵。当时,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省鹿泉市土门关),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赵国谋臣李左车建议陈余派精兵3万,绕路截断韩信军辎重粮草,正面赵军则高筑营垒,拒险坚守,使韩信进不能战,退不能还。陈余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兵少而疲,避而不击会贻笑诸侯,拒不采纳李左车建议。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率军在距井陉口30里处扎营。夜半,令2000轻骑每人手持一面红旗,沿小路隐蔽前进至赵军大营附近设伏。随后,韩信又根据敌强我弱,士卒多数未经训练,运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战术,以万人在绵蔓水(今绵河)东岸列背水阵。翌日拂晓,韩信率军向井陉口进攻。经激战,韩信军丢旗弃鼓佯败至背水阵。陈余中计,误以为韩信不懂阵法,遂命壁垒内士卒倾全力追击。依山隐蔽的汉军轻骑,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更旗易帜。赵军攻汉军背水阵不胜,突见壁垒上汉军旗帜摆动,顿时一片混乱,士卒争相逃命。汉军乘势两面夹击,大败赵军。赵王歇及陈余率残部向南逃抵邯郸(今属河北)。汉..入追击,在郎北(今河北高邑东南)再败赵军,斩杀陈余,生俘赵王歇。 此战,韩信奇正并用,背水列阵,拔帜易帜,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六】胁燕之战——平定赵国之后,北方诸国只剩下燕、齐两国。韩信下一步要须考虑继续东进的问题了,他的目的是要绕到项羽的彭城侧后去打项羽,而不是平定了赵国就算完事了。燕国虽然没有像太行山这样的险阻,但是它国大兵众,城池坚固,而这时的汉军由于远离后方,又连续征战,士卒疲惫。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战法去降服燕国,是韩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韩信采纳李左车“先声后实”的计谋,将军队屯住赵地休整,并摆出要大举攻燕的态势。与此同时,韩信遣使者入燕,致书燕王臧荼,说以利害,劝其归降。燕王臧荼见到韩信派来的汉使者,很是恭敬。臧荼闻知韩信取三秦、平魏、破代、灭赵,勇略过人,所向无敌,早已吓破了胆,不敢与韩信交锋。鉴于魏、代、赵等国败亡的教训,慑于汉军的强大和韩信的声威,燕王果然如李左车所言,韩信一纸书信,便纳款投降,背楚归汉。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没有费一兵一卒,也没有动一枪一刀就迫降了燕国,这固然是李左车的计策高明,但同时我们也看出韩信不愧为名将,有勇有谋,有胆有识,能慧眼识英雄,更能尊重贤能之士,辨别出计策的好坏,果决地采纳别人的良谋妙策。

【七】破齐之战——汉高祖四年(前203)十月,率军北攻代、赵、燕、齐开辟汉军北方战场的大将韩信,已先后灭代、破赵、降燕,兵锋直指齐地(今山东)。齐王田广派部将华无伤、田解率重兵屯守厉下,以备韩信军。是时,刘邦恐韩信不能迅速克齐,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齐王同意与汉媾和,撤历下守备。 韩信未接到刘邦停止攻齐之令,采纳谋士蒯彻建议,乘田横、田广正和郦食其纵酒作乐,疏于戒备,迅速率军从平源津(今山东德州南)渡过黄河,袭占历下,由于齐军主力在历下被歼,齐国已无力防守都城临淄,其领导集团遂仓惶出逃,齐王田广逃往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相国田横逃往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守相田光逃往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将军田既逃往胶东;将军田吸逃往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整个齐国陷入崩溃和混乱之中。韩信乘势攻占齐都临淄,并分兵追击,灌婴追田横至博阳,大败田横所率的骑兵;又追至嬴县(今山东莱芜西北),再次击败田横,田横脱身而逃。接着灌婴挥军北上,击斩田吸于千乘。曹参进军济北,连克各城。韩信率军东下,直逼高密,去追击田广。各路齐军一败再败,整个齐国很快就掌握在了韩信的手中。

【八】潍水之战——韩信袭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田广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向楚求救。项羽为保侧后安全,急遣将军龙且救援。楚军号称20万,与田广会合于高密(今高密西南)。时有人向龙且献策:坚壁勿战,联络齐地诸城困扰汉军,使其无处得食,不战而溃。龙且以为韩信不足畏,急于一战成功。 汉高帝四年 (前 203年)十一月,楚齐联军20余万与汉军数万对峙于潍水两岸。韩信鉴于敌众己寡,遂令所部乘夜在潍水上游以沙袋垒坝塞流。拂晓,亲率一部兵力渡河进攻,随又佯败退回西岸。龙且以为汉军怯弱,率军渡河追击。汉军乘其半渡,决坝放水,将楚军分割在潍水两岸。汉军回击西岸楚军,杀龙且。韩信率汉军渡过潍河,分兵略地,追击至城阳(今山东鄄城北老城镇东南),俘齐王田广。灌婴俘获故齐王广之相田光,进至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曹参率军追击至胶东,斩杀齐将田既。齐相国田横闻齐王田广被擒杀,自立为齐王,攻灌婴军,兵败。灌婴击杀齐将田吸于干乘(今山东高青东南高苑城北)。至此,汉军尽定齐地(今山东),直接威胁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完成了对楚军战略包围。 此战韩信灵活用兵,以囊沙堵水,诱敌半渡而击,出奇制

此战韩信灵活用兵,以囊沙堵水,诱敌半渡而击,出奇制胜,是我国古代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九】彭城之战——汉高帝四年(前203)八月,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 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刘邦追击项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阳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韩信接到刘邦的驰援固陵的命令后,统揽全局,认真分析战场形势,没有挥师径驰固陵,而是作出了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的战略决策。当时,楚军主要兵力集中在固陵和寿春等战场,楚都彭城防守比较薄弱,韩信命曹参留守齐国,自己亲率大军南下,如一柄利刃从项羽的背后直插而来。

韩信率领数十万齐师南下,战局为之一新。韩信与灌婴在下邳击败项声、郯公,接着斩杀薛公,攻克下邳。再克薛(今山东滕县南)、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沛(今江苏沛县)等县,一举攻占彭城,俘虏了项羽的柱国(相当于宰相)项佗。韩信转锋西上,势如破竹,连克萧(今安徽萧县西北)、相(今安徽濉溪西北)、酂(今河南永城西)、谯(今安徽亳县)、苦(今河南鹿邑)等县,与刘邦会师于颐乡(今河南鹿邑东)。 固陵解围,韩信不径趋固陵而首攻楚都彭城,既解了固陵汉军之危,又打破了项羽的持久战略。彭城之战前,项羽围刘邦于固陵,虽兵少食尽,其力量尚存,仍可与刘邦相持。然而,彭城一失,楚军便失去了战略依托,根本已亡,人心涣散,项羽极为惊慌,立即解固陵围兵向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撤退。汉军同项羽在垓下展开最后决战的时机终于成熟。

【十】垓下之战——汉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雄姿英发的韩信与拔山盖世的项羽在垓下谱写了一篇壮丽凄绝的英雄史诗。韩信与项羽,两位卓越军事家的激情碰撞,是智慧的交集,也是命运的对决。 汉军兵力约有七、八十万人,项羽只也约十万人。韩信自率三十万大军为前阵,正面迎击对楚军;将军孔熙率军一部为左阵;将军陈贺率军一部为右阵;刘邦率其大军为中阵;将军周勃与柴武率军一部为后阵;英布和彭越的军队,部署到了楚军的侧后,主要用以牵制楚军的行动,机动应战。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诈败而退,避开楚军锐气。韩信引兵后撤,他一后撤,项羽就向前追击,这时,事先安排好的接应部队立即从左右两边突然杀出,猛攻楚军侧面。韩信在项羽大军穷于应付两侧的进攻时又引兵杀回,将楚军三面包围,双方激战一日,楚军终于失败,大部被歼。韩信又用“四面楚歌”瓦解敌人的斗志。楚军在夜间听到四面皆楚歌,以为汉已尽得楚地,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项羽败退至乌江,被迫自刎。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韩信之死

刘邦在胜利之后,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凭心而论,刘邦为人还算宽厚,依然将韩信封王,并没有深究韩信当年要官要地的旧账。可惜的是韩信不知收敛,终于招祸身亡。

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前呼后拥,排场十足,过分张扬。项羽的逃亡将领钟离昧,曾是韩信旧友,前来投奔他,韩信明知钟离昧是刘邦正在追捕的逃犯,还是收留了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韩信闻讯后感到了危险,政治上的不成熟再一次使他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经过一番权衡之后韩信选择了卖友求荣,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这一次再也不能容忍这个巨大的威胁继续存在,将韩信软禁在身边,并贬为淮阴侯。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被贬之后的韩信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怨天尤人,在家中闷闷不乐、牢骚不断,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反而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对同僚也缺乏起码的尊重。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荣幸。”谁知韩信不但不领情,反而讽刺说:“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这样的人同级别,真是丢人啊!”樊哙是什么人?他既是刘邦的连襟,又是刘邦的心腹,当初在鸿门宴上还曾救过刘邦的性命,如此的人物韩信都不放在眼里,其他人更不在话下。韩信渐渐失去了大家对他的同情。

在汉(十一)年,刘邦当了皇帝以后5年,这时刚刚建立了新的王朝,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个刘邦手下的宠臣叫陈豨的造反,自称代王,这个代王不是代替的代,是代国之王,代在什么地方呢?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陈豨当时有很多的军队和人马,而且陈豨是养士的人,手下有许多英雄豪杰,这个人相当厉害的,他走到哪儿,随从的车辆就有上千辆,很多人拥护他,陈豨反了以后,刘邦勃然大怒, 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去讨伐陈豨,以前韩信跟陈豨很要好,这时候,韩信与陈豨又有书信往来,韩信就写信给陈豨说,你造反吧,兄弟我决定在京城给你做个内应,到时候我们把监狱里的人放了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当时看守京城的人,是刘邦的正妻吕后,那么就准备先把吕后抓起来杀了再说。谁知此事被人告发了,原因是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韩信把他关起来了,准备杀头,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吕后听后吃惊不小,这事怎么办啊?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萧何就出了一个主意,他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咱们皇上打了胜仗了,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宫里去祝贺,古时候通信很差,前方有什么战事,韩信并不知道,萧何这样一说,韩信就相信了,但是韩信不去,说,你看我一直在生病,我这样一个不上朝的人,怎么能去呢?其实好久以来韩信一直在装病,所以说不上朝。萧何回答:“虽疾强入贺。”这意思是,你虽然有病,但你还是勉为其难吧。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贺,你不祝贺不好嘛。韩信觉得,这个实在是推托不过,勉强就答应进宫了,来到了长乐宫。当时汉王朝的宫殿有两座,一个叫未央宫,是皇帝住的,一个是长乐宫,是皇后住的,因为当时光是吕后在主政,所以来到长乐宫,一进长乐宫,两边早就作了埋伏,很多壮士一涌而上,把韩信捆起来了。吕后也没有向刘邦请示、汇报,一方面也来不及,她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给杀了:“斩之于长乐钟室。”就是长乐宫里面有一个放编钟的地方,古代奏乐是要有钟的,就在放编钟的房子里面,把韩信立马杀了,而且随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就是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全部杀光。临死之前,韩信抑天长叹,他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的意思,他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子,被女人所欺骗和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

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登台拜将,揭密名将韩信是如何死于妇人之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还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两妇人[漂母,吕后]。

还有,当初把韩信推荐给刘邦的是萧何,现在把韩信骗来杀死的也是萧何,真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