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2019-11-17 21:44:28 暂无 阅读:1657 评论:0

谈起古代军事著作,现代人首先会想到《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这些军事著作是古代军事家们宝贵战争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对中国军事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直至今天的现代战争中,我们还在研究借鉴,祖先为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

纵观这些军事著作的产生年代,基本都在战国时期前后,最晚不超过西汉,并且以战国时期军事著作存量最多。而道西汉之后就再难有军事著作出现,这一切都跟战国时期步兵的兴起有关。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一、步兵、车兵与骑兵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此时战争中的主力兵种为步兵,不过当时的步兵称之为步兵还不算特别准确,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部落战士,是早期步兵的雏形。当时九黎部落的战士从质量上要高于炎黄部落,因此战争初期炎黄部落一直处于劣势,直到轩辕黄帝发明了“车”。炎黄部落出现了车兵的雏形,在平原战场上一举扭转了劣势。

车兵雏形的出现,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人类将马等原本用于耕种的动物加入了战争当中,二是正处于萌芽期的步兵发展遭到了遏制。从逐鹿中原之后,步兵从主力位置退居二线,车兵成了战争的主力。大部分徒步作战的部落战士登上战车,成为车兵。少部分的仍然徒步作战,而他们的职责也从冲锋陷阵变为了为车兵提供补给。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车兵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其高昂的造价使其很难大量投入战争,特别是到了商朝以后青铜战车的出现,以当时的冶炼水平根部无法支持大量的车兵战阵,当时只有殷商以及四大诸侯能养的起这种昂贵的兵种。那些依附于大诸侯之下的小诸侯、小贵族,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放在了步兵身上,虽然当时步兵战力不及车兵,但胜在造价低廉。

可就在步兵准备兴起之际,骑兵的横空出世,又一次打断了步兵的兴起。马鞍、马镫的发明,使得这一战力高于步兵,造价低于车兵的兵种,成为了战争中的宠儿。至此部队结构也有步兵与车兵的组合,变为了骑兵、步兵与车兵的组合。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二、步兵的兴起

车兵的兴盛一直持续到战国早期,随着人口增长、战争规模的扩大,车兵的另一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那就是灵活性不足。为了适应战争的变化灵活性更高,变化多端的步兵慢慢走上了历史舞台。步兵兴起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便是春秋时晋国魏舒的“毁车”。

《左传·昭公元年》“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厄,以什共车必克。困诸厄,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翟人笑之。未陈而薄之,大败之。”毁车后大量车兵开始徒步作战,当时这些徒步作战的车兵,被称为徒兵或步卒,即最早真正意义上的步兵。随着晋国三分,战国七雄格局初步成型,诸侯混战愈发频繁。社会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车兵战阵的补给,造价低廉、战术多变的步兵逐步成为了骑、步、车三兵种中的主力。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随着铁器的普及,处于主力地位的步兵,也因为装备的不同,划分为重装步兵与轻装步兵。重装步兵处于战阵最前方,轻装步兵处于重装步兵之后,弓弩手在战阵两翼,车兵位于战阵中央,骑兵位于战阵之后压阵。这种战争方阵,持续到秦国灭亡车兵退出历史舞台后,才再次出现变化。《吕氏春秋·简选》: 吴 阖庐 选多方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

步兵的崛起并非偶然,车兵只利于平原作战、无法大规模生产的缺点实在是太过明显了。在战国初期一个国家拥有5000-6000车,就已经非常骇人了。这些车兵应对单线作战完全够用,面对战国混战,每个国家基本都处于多线作战状态,这些车兵明显就不够用了。外加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车兵的没落与步兵的崛起都是必然的。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三、军事变革

战争不断变化,现有的应用于车兵的战略战术,初期应用于步兵身上还可以。但随着战局的逐步扩大,山地作战等复杂环境作战的出现,全新以步兵为核心的战略、战术的诞生迫在眉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大量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等应运而生。

全新的战略、战术,伴随的是战争兵器的革新,大量配合步兵的攻城器具被发明出来。《墨子·备城门》记载了十二种攻城方法和器械。《孙子兵法·谋攻》:“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这些为战争服务的机械,同样使得民用机械得以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什么《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大多写于战国时期?步兵因素很大

纵观中国历史,大混乱过后必定是大融合。战国之乱过后,就是秦、汉两个王朝的大统一。这一时期车兵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军队建制结构趋于平衡稳定。而在战国时期诞生的大量军事著作,应用于这样稳定的军事结构依然足够,这也就是为什么秦、汉之后很少再出现军事著作的原因。没有新的军事变革,自然无法再产生新的战略、战术,自然军事著作也就随之减少。四、结语

春秋战国短短几百年,却涌现出孙膑、庞涓、吴起等军事家,这应当归功于步兵带来的军事革新。同样也是那段混乱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豪杰,正因为那段历史时期的混乱,才给了他们实验自己战争理论的机会。

没有血雨腥风的战争,任何军事理论不过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得到认证,更无法流传千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军事著作背后同样有着无数累累白骨,我们在感叹古人超凡智慧的同时,也要想到这些军事著作同样是给我的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参考资料

《墨子》

《吕氏春秋》

《史记》

《孙子兵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