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苏轼: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2019-12-06 00:38:28 暂无 阅读:1727 评论:0

大家伙,我是闻道,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苏轼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苏轼: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观其一生,可以用三句话概括: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苏轼在年幼时,在书房门前写了一幅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他从小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每天废寝忘食的学习。因此,才能够有后来的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的苏轼。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懒散而失败。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找到奋起的动力、前进的航标。

苏轼: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青年时一帆风顺的苏轼,中年时却尝遍了人生的苦辣甜酸。公元1079年,苏轼迎来了人生最大的劫难,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

42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一个毫无实权的低微官职,这对满腔抱负的苏轼而言,是何等大的打击。可他面对那些苦难却能看得很开: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他从不会因为命运的磨难而意志消沉,反而在此期间创造出了许多豪迈大气的不朽名作。一如苏轼诗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青年时看远,中年时看开,老年时看淡

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绍圣四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他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当人生到了老年,就应如同高楼观物,看淡烦恼,珍惜美好。苏轼的一生让我们明白: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不可沉溺于玩乐,才能活得自在广博;中年人要洞察世事,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活得豁然通达;老年人要淡泊从容,不为物欲而牵绊,才能活得谈定从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