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2019-12-07 00:36:34 暂无 阅读:1640 评论:0

北宋立国之初,面对唐朝藩镇割据的烂摊子,采取了“先北后南”的军事战略,先后扫除南唐、后蜀、北汉等割据势力,建立起大一统政权。但是,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中原王朝再也没有了防御优势,游牧民族得以进入内地。

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127年灭亡,在北宋和西夏党项政权共存的167年的时间里,西夏和北宋建立了相对比较稳定的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十分频繁,双方遣使不断。不仅如此,北宋还每年以赏赐“岁币”的名目,送给西夏大量的金钱和其他西夏所需的物资,牺牲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即使如此,西夏和北宋仍然战争冲突不断,在两者共存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战争冲突的时间远远大于双方和平的时间。虽然西夏和北宋战争十分频繁,但是双方朝贡贸易又往来不断,由此产生了一边战争不断、一边又朝贡贸易频繁的奇特现象。一、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朝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我国在古代与其他国家和藩属交往的政治手段之一。朝贡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及藩属国对中原王朝进贡,中原王朝采取“羁縻”、“柔远”、“厚往薄来”的手段对其册封和赏赐。中原王朝通过朝贡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来换取边疆等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建立起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北宋时期,宋朝和辽朝各自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到澶渊之盟,两大朝贡体系形成了稳定的对等并存、彼此承认、制衡竞争的关系。面对两大朝贡体系,西夏当时相对弱小的政治地位决定了西夏对北宋朝贡的同时,也要向辽朝贡,即西夏对北宋和辽的“二元”朝贡。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西夏对辽的朝贡,一是由当时辽夏两国的国家地位,二是由西夏自身的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西夏对辽的朝贡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因为西夏和辽的经济的同质性。

辽不能满足西夏对茶叶、丝绸、粮食等物品的需求。所以,西夏对辽的经济依赖性要大大弱于北宋。但是辽国的军事实力强大,是北宋当时的主要对手,西夏对辽的朝贡更多是出于政治性的,联辽抗宋、联辽制宋,才是西夏对辽朝贡的目的。

对于辽来说,接受西夏的朝贡也符合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首先,辽以中国正统继承人自居,建立新的朝贡体系,恢复中国旧有的朝贡体系是辽的政治目的之一。朝贡是对王朝尊严的维护和强大实力的体现,西夏对辽进行朝贡,承认辽宗主国的地位,辽当然是欢迎的。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其次西夏对辽进行朝贡,辽可以借助西夏来更好地牵制北宋、控制影响西夏,来达到辽的目的,这符合辽的国家利益。西夏和契丹为了牵制北宋,有着共同的利益,契丹皇帝准许了西夏的朝贡,确立了西夏作为藩属国的地位。

西夏同时向宋辽进行“二元”朝贡,这是由其自身实力决定的。西夏的这种实用性外交政策,使得西夏在与北宋和辽交往中得到大量政治和经济利益。西夏对北宋和辽虽然同时进行朝贡,但是朝贡的目的是不同的,这是由北宋和辽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所决定的。二、双方朝贡贸易开展的前提条件

从文明特点来讲,封建农耕文明的文明程度较高,农业、手工业发达,商品交换频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游牧文明畜牧业发达,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程度较低,生产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但是其军事武装能力较强。在经济方面,两者相比较游牧文明的经济发展明显要依赖于农耕文明。农业民族因为在经济上比较富裕,对于游牧民族的依存性甚微,而且游牧文明不如农耕文明稳定。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北宋是我国封建经济的高峰,是农耕文明,农业、手工业发达。西夏则是党项少数民族政权,并且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虽然也有一定的农业,但是仍以传统的畜牧经济为主,属于游牧文明。

西夏粮食短缺,手工业品不发达,生活必需品仍需要从外大量输入。由于西夏四周基本都是游牧文明,以畜牧经济为主,各民族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西夏要想发展经济,调剂余缺,唯有和北宋发展经贸往来。西夏的游牧经济的性质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在经济方面对北宋的依赖性,正如司马光所言:“西夏所居,氐、羌旧壤,所产者,不过羊马毡毯,其国中用之不尽,其势必推其余与他国贸易。其三面皆敌人,鬻之不售,惟中国者。”

北宋方面,由于当时北宋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复杂,战争尤其频繁。军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匹的数量,所以北宋对马匹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北宋几乎全部丧失了唐朝时期在西北的养马的故地,所以没有大量适宜的土地去养殖马匹、牛等畜牧产品,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马匹。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西夏的地理位置,占尽河西故地—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西域而来的大量物品都要经由西夏。此外,西夏的畜牧产品,如马匹、骆驼等以及青白盐、药材,正是北宋所需求的。正是因为西夏对北宋经济的依赖性,以及双方经济的多层次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往来。三、宋夏朝贡贸易的过程与方式

西夏从唐朝末年,经五代十国,作为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素来与中原王朝交好,加之北宋对西北地区采取羁縻的友好的民族政策,所以宋夏有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宋太祖时,西夏就向北宋进奉马匹,北宋对此进行回赐。“建隆初,献马三百匹,太祖大喜,亲视攻玉为带,且召使问曰:汝帅腹围几何?使言:彝兴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带赐之。”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这是宋夏大规模朝贡贸易的开始,到李继迁时期,由于北宋改变对夏政策,加强对西夏地区的控制,再加上李继迁谋求独立。宋夏关系开始冲突不断。但这一时期双方经济往来,仍以朝贡贸易为主,因为西夏地区经济的性质,以及当时西夏李继迁实力的弱小,西夏时降时叛。降时则抓住机会与宋开展朝贡贸易,获得经济利益,扩张自身实力。

夏宋朝贡贸易中,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政府间的贡赐贸易,二是使节附带的商业贸易。

政府间的贡赐贸易就是周边政权派使节按规定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进献物品,中原王朝对其进行回赐。西夏向北宋朝贡马匹、橐驼等畜牧产品,北宋向西夏回赐金、银、钱、茶、绢、衣物等手工业品及其他物品。如景德和约中“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给奉如内地。”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贡使贸易,即使节附带的商业贸易。由于西夏对北宋的经济依赖性较强,西夏统治者重视对北宋的朝贡贸易,经常在使节出访时携带大量货物在沿途和北宋京城展开贸易,并且获利颇丰。“称藩日久,岁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如民间之家,使者一至,赐予不赀,贩易而归,获利无算”。

西夏贡使来往北宋都城次数很多,受到赏赐和贸易所获的利润都比较丰厚。北宋对贡使贸易也是公开允许的,大多数时候还会给予优惠的政策。如果西夏使者携带的物品长时间没有卖出去,北宋官府还会进行出面购买,以解决他们的困难。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四、北宋与西夏朝贡贸易的特点

西夏和北宋的朝贡贸易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夏宋朝贡贸易频繁,贸易品种较多。西夏以畜牧产品、药材等原材料贸易居多,北宋则以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品以及书籍居多。这个特点是由其自身国家经济性质所决定的,西夏为畜牧经济,北宋是政治经济文明发达的农耕文明。西夏为党项游牧民族,为其自身发展和进步,需要引进中原王朝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北宋和西夏的朝贡贸易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北宋以朝贡贸易为经济手段,制裁西夏,以经济换和平。北宋每年给予西夏三十万的“岁赐”,并同意其贡使携带货物在北宋开展贸易,在经济上做出巨大牺牲和让步。目的则是羁縻西夏,抑制战争,维护宋夏边境的和平。西夏向北宋称臣,接受北宋的册封,牺牲名义上的政治利益,在对北宋的朝贡贸易中获得巨大的实际的经济利益,从而来满足自身的统治和发展。

“薄来厚往,倍偿其价”,北宋为何要和对手西夏开展朝贡贸易?

(三)夏宋双方虽然在共存的上百年的时间里冲突不断,朝贡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朝贡贸易一直在维持和发展。这是因为西夏经济结构单一和脆弱,对北宋经济的依赖性所决定的。再加之双方谁也没有灭掉对方的实力。所以,两国在不断冲突的同时,朝贡贸易还一直在持续和发展。小结

西夏与北宋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边战争,一边贸易,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经济的不对等。西夏本身就是游牧经济,产品种类少,希望与北宋进行朝贡换取生活必需品;北宋由于失去长城防御,受到来自辽国的军事压力,急需战马以及西夏的臣服,也想借助朝贡贸易来羁縻西夏,巩固西北边境的安定。双方的贸易丰富了北宋的物产,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党项民族和汉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完善。

相关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宋夏关系史》、《宋代朝贡体系研究》

相关文章